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丨沪语,让影视拍出上海味道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俞亮鑫     作者:俞亮鑫     编辑:沈毓烨     2018-06-19 10:18 | |

图说:沪剧电影《雷雨》拍摄中 官方图

   根据经典沪剧《雷雨》改编的电影近日已悄然开机,主创团队集体亮相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从沪剧《雷雨》走红到沪剧电影《雷雨》开机,沪剧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准备和等待。从沪剧电影《雷雨》到近期推出的沪语版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话剧《繁花》和同名沪语电影的筹拍,引发了人们对沪语影视文化的回望与热议……

沪剧“触电”有历史


   沪语是中国三大方言之一,沪剧也是有影响的戏曲剧种。早在1937年,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名剧《雷雨》就被改编成沪剧。1959年,由著名沪剧艺术家丁是娥为首再次改编上演,整部戏汇聚了丁派、石派、解派、邵派、王派、杨派、袁派沪剧七大流派的创始人,演出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并被曹禺本认为是最最贴合他作品精神的一部《雷雨》。这次,上海新文化影业和中国剧协、上海沪剧院联手把沪剧《雷雨》搬上大银幕,意义不凡。

图说:丁是娥版沪剧《雷雨》 网络图

   沪剧,是上海的本土剧种,也是最擅长表现现代都市题材的戏曲剧种,有“西装旗袍戏”之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两部沪剧电影《星星之火》和《罗汉钱》先后搬上银幕,这让沪剧走出上海,走向全国,家喻户晓。上世纪80年代初,沪剧更是首开荧屏先河,把上海明星周璇的遭遇拍摄成5集电视剧《璇子》,让茅善玉、徐俊、马莉莉等沪剧演员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次《雷雨》拍摄,可谓是影视与沪剧再度携手。据悉,根据沪剧《芦荡火种》素材改编成的电影《沙家浜》也在筹拍,并为配音出另一版原汁原味的沪语电影《沙家浜》。

浓郁风情扑面来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沪语作为上海城市生活中最普遍的方言,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金宇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繁花》,就是用沪语写成的。搬上话剧舞台后,依然用沪语进行表演,体现出浓郁的上海风情。电影导演王家卫透露,新片《繁花》对白也将全部使用沪语,目前已进入积极的筹拍阶段。

图说:王家卫透露电影《繁花》对白也将全部使用沪语 网络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还拍摄了一系列沪语电视剧,其中有《孽债》《何需再回首》《夺子战争》等,播出时万人空巷,轰动一时。许多人称赞道,用沪语表演,还让上海演员找到了感觉和自信,让作品充满了城市特有的文化韵味。

   为了完成谢晋导演的未竟遗愿,重现沪语方言喜剧魅力,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次也推出了由众多沪上明星参与配音的《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谢晋导演1962年执导了喜剧片《大李小李和老李》,这部影片拍摄最初也以沪语进行,只是最后成片时因成本有限,未能录制同期声,最后只得采用普通话进行录音,这成了当年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憾事。1963年,上影还拍摄了杨华生、绿杨、笑嘻嘻等主演的滑稽戏沪语电影《如此爹娘》。疏理这些沪语与影视的渊源关系,可见,影视对于助力上海本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图说:沪语配音版《大李小李和老李》重新配音中 官方图

上海标识在增强


   用沪语进行表演并拍摄,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在不少上海艺术家看来,要体现上海风情,拍出上海味道,语言是很关键的一环。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影视片在表现上海题材、上海人物时,时常会夹杂一些沪语的原因,如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股疯》《海上花》《色戒》《花样年华》《红粉》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沪语。而近年来荧屏上红火过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开心公寓》、《红茶坊》、《72家房客》等系列,则完全离不开沪语;这就像沪剧、滑稽戏等本土文化艺术品种,一旦离开了沪语这一乡音基础,就难以生存并无法延续。著名笑星王汝刚认为,沪语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母语,但如今上海有许多小孩都不会说上海话了,这就成了一大问题,久而久之,会危及上海本地的戏曲曲艺剧种。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社会多方大力呼吁下,保护上海方言,留住城市记忆,发展上海文化,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用乡音留住乡愁,沪语文艺创作的环境逐渐宽松,沪语的艺术传承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当观众相遇在影院,能够重新观赏沪语电影、电视剧,这不仅让人看到了影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看到了沪语这一乡音的基础在增强,更看到了上海文化品牌的标识度在提升。(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