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手稿字迹揭示人物背后的故事,“大英图书馆的珍宝”都来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沈毓烨     2018-03-15 11:53 | |

图说:“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今天开幕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初春的上海,洋溢着文学的诗意。手稿收藏量为世界第一的大英图书馆,在这个春天和上海图书馆(简称大英和上图)牵手,从今天(3月15日)上午10点起至4月15日,“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将在上图向市民免费展出。

   大英图书馆为上海观众带来了5位英国文豪的手稿,他们璀璨的名字在世界文学史中熠熠生辉:珀西·比希·雪莱、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D·H·劳伦斯和T·S·艾略特。

   展览由大英和上图共同策展,观众可目睹文学巨匠珍贵的腕下墨稿,亦可探索英国文学如何以上海为源点传播中国的历史路径。

   手稿秘密 创作幕后

   在现场可以看到,上海图书馆西馆的二楼展厅划分成为了5+1部分,前5个部分展厅的墙壁分别用青红紫灰橙五种颜色区分,来自大英图书馆的五位名家手稿,它们单独陈列在柜子中,灯光偏暗,这是为了保护脆弱的纸张。

   其中夏洛蒂·勃朗特亲笔誊写的《简·爱》手稿,字迹娟秀整洁。小说结尾可以看到《简·爱》最后一章里家喻户晓的名句:“读者 ,我嫁给了他”,代表了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终成眷属。排字工人就是根据这份手稿来印刷的。

图说: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手稿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展出了第19章的页面,表面多是圈圈画画,手稿上的大量改动和潦草字迹,可以看出狄更斯创作速度飞快。这里展出的手稿页,描述了一次狩猎午餐会上,皮克威克先生喝了太多酒的故事。

   此外,还有珀西·比希·雪莱献给拜伦勋爵的十四行诗草稿,D.H. 劳伦斯的信件,和出版商讨论小说《虹》及对其的出版禁令,还有继承庞德衣钵开创英美现代派诗歌的T.S. 艾略特,他的这份《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诗歌草稿,启发音乐家韦伯创作出风靡全球的音乐剧《猫》。

   上图依靠丰富的馆藏,全面挖掘了这五位作家、乃至英国文学在上海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放在了第六部分展出。包括了萧伯纳写给了上海戏剧家黄佐临的题词的手稿原件,查尔斯·狄更斯的藏书,还有我国最早的英国小说译作,是在1872年5月《申报》连载了《谈瀛小录》,漫谈了《格列弗游记》中片段。

图说: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手稿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我用雪莱 你引鲁迅

   中方主策展人黄显功是上海图书馆的版本学、手稿学方向的专家。回顾近一年来和英方的反复沟通,他颇为感慨。“这场展览并不是单方面引进展,展出英国名家的手稿之外,揭示上海与英国文学的渊源。在去年的寒冬中筹备展览,他还引用了雪莱的《西风颂》激励团队。

   英方主策展人亚力山德拉·奥特女士掌管大英图书馆内的现代手稿以及档案,她说,“没有什么比看到第一手原创手稿更令人兴奋。手稿揭示出的是故事里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每位作家的想法和创作过程,而来华的五位名家筑起了英国文学的风景线。”她引用鲁迅《狂人日记》的开头“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表明出版物和原稿的开卷方式,是不太一样的。

   文学交流 意义深远

   上海图书馆读者的热情如同预期,今起一个月内火爆的排队预计是常态了。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表示,文学是两国人民在精神上的共通和联络,验证着中西双向文化交流经久不衰。我相信这样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学交流活动,会在上海更好地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

图说:威尔斯诗人在朗读亭选读英国文豪的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展览现场还设计了一个朗读亭,在亭子中将举办英国文学朗读比赛等系列活动,每天开放120个名额,让读者朗诵五位大师的作品片段,目前六成名额已被预约。

   昨天下午,大英图书馆首席运营官菲利普·斯彭斯从上图的馆藏中,了解到那么多优秀的中国翻译家前仆后继地翻译了英国名著,直言上海是对文学抱有真爱的阅读城市。他荣幸地受邀成为了1号读者,在朗读亭里朗读《简·爱》第二章片段。听说中国读者愿用英汉双语朗读这些作品,他说,这简直太完美了。(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马上评:往事历历在目】

   远道而来的手稿展,对观众算是新鲜事物,顶着世界手稿收藏第一的光环,这些来自大英的原始书稿、书信、小说手稿,让观众了解的狄更斯修改习惯,了解了劳伦斯的出版困境,勃朗特作品如何从书桌到达了读者。这些手稿为读者打开了全新的感官世界,超越了已知的出版物。

   上图方面不以引进展览为满足,依托丰富馆藏,呈现了对他们的研究过程,他们在上海的传播过程,揭示中国读者如何接纳、喜好英国文学的经过。这些努力赢得了话语权和尊重,双向的对话犹如一盏明灯,多层次剖析了单纯的手稿,让中英文学交流的往事历历在目。(乐梦融)

   【幕后花絮:狄更斯藏书很珍贵,萧伯纳手稿更难得 】

   当大英图书馆在一年多前,把可来华展出的手稿目录发送到上图策展人黄显功的邮箱里时,黄显功第一圈定的作家是查尔斯·狄更斯。“因为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中,有狄更斯的收藏书《中国第二次战役纪行》,我们需要建立关联。”这本贴有狄更斯藏书票的图书,后通过传教士传抵上海,被原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收藏,现为上图馆藏。让英国客人也喜出望外的是,上海图书馆的家底里,还分别藏有了我国最早的英国小说译作《谈瀛小录》和我国最早的英国长篇翻译小说《昕夕闲谈》。

   黄显功介绍,萧伯纳赠送给黄佐临的题词手稿,是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三天,即1937年7月10日,萧伯纳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达了万分愤慨,并将对中国的热情期望写在了手稿中。“起来,中国UP,China!”萧伯纳写道。这页手稿夹在了一本由英国著名的图书工艺美术大师柯克鲁尔打造的摩洛哥镀金羊皮相册上。封面有个汉字“萧”,背面是代表戏剧的悲喜面具。萧伯纳请黄佐临将作品剧照贴入这本相册,或许相册太过珍贵,除了收藏萧伯纳的这帖手札,黄佐临没有用过这本相册。战争年代中,备受尊崇的中英两位戏剧大师的友情见证,让中英双方感慨。

   在黄显功的策划下午,50位上海当代作家、出版人、画家、评论家代表,用手写了一段感言,寄语“我和英国文学”,谈谈对自己成长中的影响。首批亮相的作品里,金宇澄画了一张漫画,小人国里人们拖拽着一本大大的《格列弗游记》,郑辛遥借用莎翁的名言画了一幅母亲,戴逸如的牛博士持酒杯出场,向大师们敬一杯酒。50件中国艺术家的手稿一式两份,制成两本册页,一本入藏上海图书馆,一份入藏大英图书馆。(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