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百年长桥环绕悠悠丝竹声 上音教授萧梅导赏“清和之韵”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见习记者吴旭颖     作者:见习记者吴旭颖     编辑:沈毓烨     2018-06-07 18:58 | |

一年一度的“全国非遗日”又将到来,百年长桥再度被悠悠丝竹声染上了清丽的色彩。作为上海市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长桥街道江南丝竹今年增添了别样的古典韵味。昨天下午,长桥“申韵”丝竹乐队与浙江音乐学院江南丝竹乐团共聚上海工业技术学校的大礼堂,用新老两套丝竹乐器演绎丝竹经典乐章。

图说:演出现场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吴旭颖摄

舞台的正中摆着一架不寻常的扬琴,琴身雕着相对的两条飞龙,底座则是镂空的中国结图案,上方还有“吉祥如意”四个字,让人想起古时大户人家精美的花窗。整体看去,这架琴古色古香,体积也比普通扬琴小了不少,让人一时都不敢确信这是扬琴。“这是上世纪20年代的扬琴。”担任此次音乐会导赏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向大家介绍,“那时候扬琴体积比现在要小,音域也窄一些。”一旁的琵琶也有门道:现代琵琶通常拥有24品格,而首先登场的这把古琵琶却只有12品格,琵琶琴面的下方本来密密麻麻的位置看起来甚至有些空荡荡的。除了这两样,现代丝竹乐队中不常见但却历史悠久的秦琴也登上了舞台。

竹板一敲,一曲经典的《中花六板》仿佛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让人沉醉其间。刚演奏完,只见几位乐手换上了常见的现代制式丝竹乐器,将刚才的那曲又重奏了一遍。古乐古朴深厚、娓娓道来,新乐则欢快丰富、表现力十足。一经对比,两者的异同便清晰地显现了出来。萧梅解答:“这正是江南丝竹的魅力所在。”

图说:上世纪20年代的扬琴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吴旭颖摄

长桥“申韵”丝竹乐队的成员都是江南丝竹的狂热乐迷,他们演奏时总没有指挥、也不带乐谱,几首经典曲调早已反复演奏、烂熟于心。奏乐时,他们手中乐器间的起承转合如同老朋友谈话,相同的曲调、相同的主题,却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接下来这一首江南丝竹经典曲目《三六》正体现了丝竹乐的这番妙处。在江南丝竹音乐中,接连的几个乐章总会在开始或末尾相同的曲调,称为“合头”。《三六》包含了五个“合头”。萧梅将它们比作一幅五朵玫瑰的画作。调子是一样的调子正如玫瑰是一样的玫瑰。可丝竹乐里,同一个“合头”可以用不同技巧“加花”丰富单个音节,这使得每次演奏都有细微的不同,就像一幅画里每朵玫瑰也总有些许不同。每次细微变化带来的“惊喜”使得一首曲子在丝竹迷耳中真正成为了“百听不厌”的作品。“若是千篇一律,反倒显得无味了。”

从古至今,相同的丝竹曲目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各式各样的变化。复原古代制式的乐器,再让它们重新发声,乐迷们就能在对比之中听到江南丝竹的变迁,听出江南丝竹曾抛弃了哪些老技巧,又增添了哪些新创造。“前世”的重现为“今生”的丝竹增添了更加独特、更加丰富的魅力。(见习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