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 宝山路文化街:进步报刊云集 红色文化繁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一能     作者:李一能     编辑:吕倩雯     2018-01-04 14:08 | |

静安区宝山路南起天目东路、北迄同心路,长不过1.7公里,然而在上世纪初,这里却是上海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人文地标,坐落着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陈云、沈雁冰(茅盾)等在此接受红色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大批进步报刊、书店云集于此,将进步思想传入千家万户。

图说:宝山路文化街仅存的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张龙 摄

曾是我党重要基地

上世纪初,宝山路是条繁华之街,工厂商店林立,而在众多实业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商务印书馆。它始建于1897年,原址在江西路德昌里。1904年在宝山路东侧(今宝山路499弄位置)兴建总务所、印刷所和编译所,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出版印刷企业。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工作人员张辉称,宝山路是进步新思想的活跃之地,尤其商务印书馆是共产党重要基地,许多革命先驱曾是印书馆员工,在工作中接受进步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陈云与茅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16年,茅盾进入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工作,后来成为中共最老资格的党员之一。中共一大后,常有各地信件寄到印书馆,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台启”。“钟英”就是“中央”的谐音,亦即中共中央,那时各地共产党组织给中央直接寄信多有不便,便由茅盾代转,印书馆也因此成了共产党的重要基地。

陈云也在印书馆工作多年,1925年他在这里入党。他曾感慨:“如果我没有来到上海,如果没有进商务印书馆,就没有我后来的革命道路。”

进步文化在此汇聚

在商务印书馆辐射带动下,宝山路周围的宝兴西里、顺泰里、宝山里、仁余里、宝光里、鸿兴坊、华兴里、三德里等弄堂里也成为文化聚集之地,居住着许多文化人。其中数三德里最为热闹,创造社的出版部就在三德里,周全平、柯仲平、叶灵凤、潘汉年、严良才、郁达夫等在弄内工作居住,也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1922年,郭沫若、成仿吾在弄内A11号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和《创造月刊》,潘汉年、叶灵凤主编的《幻州月刊》也相继出版。接着,楼适夷与中国世界语学会在A15号开辟了图书馆。不久,中国农学会在A19号成立,会长吴觉农1924年住进三德里A19号,从事进步的文化科学工作。1926年,郭沫若、恽代英、张闻天、茅盾等文化名人在此成立中国济难会,出版《济难》杂志。

张辉告诉记者,三德里曾是砖石结构房屋密集的繁华地段,弄内有20余幢二层楼房。因为战争,如今三德里已经不复存在,大概位置地处现在的宝山路、鸿兴路、永兴路三角地段的原闸北少年宫一带。

宝山路及其周围还有书局、书庄、书店20余家。《向导》周刊、《新青年》、《中国青年》三家刊物联合在宝山路上设临时总发行所,后改为上海长江书店,颇具规模,许多读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时盛况空前。

战火摧残由盛转衰

张辉告诉记者,据记载,红色文化在宝山路的繁荣一直持续到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发生后,12家进步报刊编辑部和1家进步书店被查禁、停办或迁出。党的活动有所削弱,直到次年才逐渐恢复。

而宝山路文化街最终的消失,发生在1932年“1·28”淞沪抗战。靠近虹口区的宝山路成为了主要战场之一,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商务印书馆主厂房毁于空袭,一同被毁的还有被称为“亚洲第一图书馆”的东方图书馆,46万册珍贵古籍化为灰烬,当天大量纸灰如白蝶起舞飘向整个上海天空,被称为自圆明园之后中国文化的第二次浩劫。繁荣一时的宝山路文化街就此毁于战火,以至于现在几乎都难寻痕迹,只有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厂幸存了下来。

不久前,商务印书馆刚刚度过了120岁生日,经修复后的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揭牌。“千丈之松——商务印书馆创办120周年专题展”同时开幕,除了展示出版业先驱们实业救国的历史,也记录了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商务印书馆的革命斗争历程。来到修缮一新的印刷厂旧址,这栋古朴的大型建筑已与周边社区融为一体,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宝山路文化街曾经的辉煌,以及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文化记忆。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专家点评>>

难忘的“小路大家”

20世纪初,宝山路及周边地区民族资本工商业繁荣昌盛,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就在其中。那里不仅留下了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陈云等伟人的足迹,还留下了梁启超、蔡元培、鲁迅、老舍、矛盾、郑振铎、胡适等一大批文化大家的身影。宝山路近鸿兴路口的三德里,同样文化精英荟萃。1925年五卅运动后,共产党人恽代英等联络进步人士郭沫若、叶圣陶等,在A3号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中国济难会”;1926年在A11号创办了《创造月刊》;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就居住在A19号,此处也是中华农学会会址……可惜,好端端的一条透着浓浓书香之气的宝山路,却在1932年1月28日,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

马菁苒(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馆馆长)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