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上海2035”,我们一起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吕倩雯     2018-01-05 14:04 | |

孙绍波/画

方翔/文

1月4日,经过五年多酝酿筹备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正式发布,它将引领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编制过程全面贯彻“开门做规划”要求,“上海2035”的全文通过网络让每个关心城市发展的人能够查询到。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全球城市”被看作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国际化的高端形态,是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节点,表现出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往往是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集中地、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区域级的交通信息枢纽、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心、具有独特人文精神的城市。

“上海2035”指出,作为最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上海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落实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此次,“上海2035”在描述上海城市性质时,特别加上“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由注重经济导向,转变为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是“上海2035”编制过程中的亮点之一。在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开放、绿色、关怀”是市民对上海未来畅想的三个核心关键词,市民越来越强调对宜居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关注城市人文魅力的提升,越来越追求上海民生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因而,在此次的“上海2035”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民生方面的细节都给出了具体的数据。

“上海2035”全文一上线,就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一章中提到,塑造兼具人文底蕴和创意时尚的设计之都,引导时尚创意功能向艺术设计之外的大量应用设计领域扩散,强化上海文化整体实力。对此,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表示,校园成为时尚创意的“策源地”,就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时尚创意优秀人才,而社会又为时尚创意的实施和落地提供可能,“创新行为从来都是以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为导向。创新行为并非凭空而来、无中生有,而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需求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等。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并不意味着要一哄而上盲目地追求创新创业。高校需要从自身学科特色出发,将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并组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营造创新创业的学术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接受创新教育,能够在课堂之外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我们也期待着能够为‘上海2035’贡献力量。”

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丁光宏教授则对“上海2035”中有关生态表述非常期待,他注意到“上海2035”中提出,“建设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根据上海主导风向,在主城区建设生态间隔带、楔形绿地、滨水廊道,控制关键地区建筑高度,引入自然风。在主城区和新城推广立体绿化和太阳能屋顶。”同时,在“上海2035”中还有许多相关的规划图,这些都成为他今后关注的方向。

“上海2035”提出,不断完善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城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健康、人文城市。“极好!极为重要!”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表示,所谓“人文”有三层意思:一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二是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更重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三则是关心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

十多年后的上海将是个啥模样,180页的“上海2035”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道路肯定不会平坦,需要我们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发展与治理,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