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波/画
宋宁华/文
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未来上海有多美?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里描绘的上海宏伟蓝图让代表们满怀期待,尤其是位列第一的“创新之城”成为会场热词。代表们精神振奋的同时,也直面问题,纷纷提出实现“创新之城”改革突破的意见建议。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市人代会上,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大都市相比较,坦言问题找“短板”的忧患意识,成为代表们“抢话筒”发出的肺腑之言。
市人大代表陆晓炜来自张江科学城,“抛出”的一串数字令人深思。“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张江的生物医药行业在全国稳居全国龙头老大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指标——三分之一的一类新药诞生在张江,三分之一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诞生在张江,新药临床获批率是全国平均水准的三倍。”但这样的“好景象”到了“十二五”末期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张江空间资源受限,许多生物医药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外迁,甚至之后许多核心创新成果也跟着转移了。她建议,要守住“上海创新”优势,就必须在产业布局上精准细分,严控土地不能“一刀切”,应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留出空间。
事实上,不仅是上海,国内像深圳、广州等城市纷纷打出“创新之都”的发展目标,上海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国际上,世界一流的大都市往往也是创新基因最活跃的地方。作为承载多项国家战略“试验田”的上海,打造“创新之都”,注定一开始就要对标国际、自我加压。市人大代表陆方舟表示,上海自贸区建设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要以国际公认的标准、规则,如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相关指标、全球竞争力报告等。自贸区速度不仅要做到“速度快”,还要做到“效率高”“服务优”“覆盖广”,推动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法律条例,并加快复制推广速度,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行业,依靠创新崛起的背后,一定有好制度的力量在推动。一座城市要成为“创新之都”,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创新要素配置能力,通俗说来,就是要看这个地方能吸引到多少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之城,世界级创新人才纷至沓来,高水平创新机构高度集聚,创新活动无处不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要实现这个美好愿景,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这对于上海在全球城市竞合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市人大代表卢羿建议,针对高层次人才,在薪酬激励、个税体制、创业创新扶持等方面可采取“人才特区”的制度和政策,为上海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升区域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为避免少数“伪人才”和目的不纯的所谓“人才”浪费政府和社会资源,应建立和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用体系,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拳脚。
创新企业则是“创新之都”的源头活水。无论是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国产大飞机、超级计算机,还是“小而美”的“独角兽”企业,只要对城市活力有推动,都应纳入“上海创新”的大潮中。市人大代表陆晓栋表示,世界五百强、纳税大户等固然要服务好,更多的中小微创新企业同样应纳入政府部门完善营商服务的范畴。而且,这种服务不应“千人一面”,而应根据不同产业、企业的类别需求“精准服务”,政府部门应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或整合资源为他们提供打通产业链的机会。
精准服务、直击企业的“痛点”“堵点”,倒逼政府部门“刀刃向内”、不断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有市人大代表介绍:以前,手机入网须通过工信部北京检测中心检验,耗时数月,无法满足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需求。深圳市政府向工信部申请成立深圳检测中心,并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运营支持。手机制造业向那里集中,深圳遂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和生产最集中的城市。
在上海,也不乏为星巴克创新审批制度等可圈可点的例子。尤其是正在全市深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目标就是让企业群众实现不出户、在网上就能办事、办快事、办成事,无疑将大大提升城市的运转效率和幸福指数。
只有创新,才能让上海再次赢得发展先机;只有创新,卓越城市的目标离我们才会越来越近。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