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垃圾分类,最困难的简单工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宋宁华     作者:宋宁华     编辑:吕倩雯     2018-03-22 13:41 | |

孙绍波/画

宋宁华/文

垃圾分类,看似信手拈来,却被人称为“最困难的简单工作”。说它“最困难”并不为过,自从2000年上海等8个城市被国家列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来,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还是感觉“雷声大雨点小”。2011年起,上海掀起了新一轮的垃圾分类热潮,如今已有7年,虽有成效,但仍面临“七年之痒”的尴尬。

上海要实现“绣花针式”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垃圾分类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本月,上海市政府网站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上海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解决“混装混运”等问题。根据《方案》,到2020年底,上海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要基本建成。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有记者提出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时,上海市长应勇的回答直截了当:加快建设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在上海当下,远比建几幢高楼重要得多。垃圾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环境质量,也事关城市的形象。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必须直面这个问题,重视这个问题,要像推进“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一样,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

与环境综合整治、禁燃禁放相比,垃圾分类看似“和风细雨”,但面临的“堵点”却让垃圾分类的推进很“堵心”。今年,市绿化市容局通过大调研梳理出一张“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清单,主要有3大问题:分类投放效果不好;分类收运责任落空;分类处置能力不足。

垃圾分类推行得好不好,首要是源头,前端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后端处置。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笔者跟随静安区区长陆晓栋大调研,主题就是垃圾分类。上海垃圾分类的示范点不少,但来到位于大宁路街道延长小区的绿萝环保空间,还是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垃圾箱色彩鲜艳,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分类一目了然。走进这个环保空间,只见这里集垃圾分类、现场演示、积分兑换、两网协同为一体,现在每月可回收各类可回收垃圾近10吨。

笔者了解到,在这样全市领先的示范点,能做到垃圾分类的居民大概在七八成左右,其中很多是在志愿者规劝下分类的。令人讶异的是,志愿者介绍,没有自觉垃圾分类的往往是年轻人,或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快来不及分,或许是因为接受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少;倒是许多中老年人在加入志愿者队伍后,身体力行并发动周围的人一起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示范点固然“看上去很美”,但好经验能复制推广才是“王道”。尽管由于场地等原因,并非所有小区有条件建造这样“家门口”的环保空间,但每个街镇至少应该建设一个具有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等复合功能的社区服务回收点,让居民们耳濡目染,才能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

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路线图,在《方案》中已经明确,将按照“先单位、后小区”的顺序推进。其中,2018年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先实现全覆盖;居民则通过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验收挂牌制度等方式尽快推广。事实上,本市已经开始“动真格”,去年开出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这样的处罚对于加速垃圾分类的推广是需要的,但相对于有限的执法资源而言,要让更多的单位自觉履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办法无疑更加立竿见影,倒逼单位将垃圾分类纳入每天的“规定动作”。

在一些垃圾分类实行得比较好的城市,街头几乎没有垃圾桶,但街道却非常干净。这样的景象归功的便是“垃圾不落地”政策。居民和单位都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不分类则会被拒收或被处罚;而垃圾也不是想扔就扔,而是定时定点由专门的垃圾车来收。

在这些城市采访,市民坦言,刚开始大家也很不习惯,尤其是上班族,如果错过了垃圾车的收运时间就很麻烦。但随着分明的奖惩措施一一落实,垃圾减量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大家也自觉适应了新规矩。“垃圾车来的时候万一没空,就要靠邻居之间互相帮忙,反而拉近了邻里关系,这也是垃圾分类额外的好处。”更有市民这样诙谐地说。

此外,由于垃圾焚烧厂的科学处置和信息公开,垃圾焚烧厂附近依然可以建造学校、住宅,环境宜人,垃圾厂和居民和平共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垃圾怎么分类,社区也会经常举办相关的知识普及竞赛等,让环保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市民心中。

怎样让上海的垃圾分类有明显效果?针对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能力3大问题,相关部门已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实现垃圾分类前端后端有效衔接。同时,当垃圾分类成为每个市民的生活习惯、公共意识时,这个“最困难的简单问题”也就不再“困难”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