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今日宜川九里亭金杨家园 白鹤天地 漕河泾 金罗店香花桥春申家园安亭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艺 > 正文

上博双展呈现千年生活与信仰

  上博双展呈现千年生活与信仰

  文丨王鸿定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生活与信仰,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贯穿我们文明史与艺术史的母题,一头维系物质,一头指向精神。头顶的灿烂星空,与山河田野一般,是与平凡的日常交融一体的生活环境,也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寄托。《诗经·女曰鸡鸣》云:“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日升月落、浩荡前行的每一天,都是天地人和的温馨写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追求人与自然、生活与信仰的和谐与平衡。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相互衔接的有序运动,宇宙由此而生生不息。

  开年至今,上海博物馆相继推出的“鸿古余音”与“千年古港”展,立体有序地呈现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明、生活方式及其追求与信仰。“鸿古余音”展览,自史前、经夏商周三代至秦汉,这一早期阶段的发展孕育并塑造了承续至今的中国传统文脉,高屋建瓴,辉耀古今。之后的“千年古港”展览,承前启后,与“鸿古余音”的时空遥相对接,由面到点,主要围绕青龙镇这座上海市内的丝路重镇究竟是不是上海的“前世”这个话题,从唐宋时期的街巷缓缓展开,全面呈现尘封千年的生活与信仰。

  上古文明一展知

  “鸿古余音”围绕文字、统治、生活、信仰和葬仪这五大主题,引领观众开展一次长时段、多维度、深层次的早期中国文明的探索之旅,在凝重而飞动的古调氛围中,展开声情并茂的场景与故事。

  如“文字”版块,勾画了完整的中国古汉字的发展脉络:从史前刻符、商周甲骨、金文、战国竹简、玉版,直到秦汉篆隶文字,无不与生活及日常相连。比如此次展出的几件甲骨,便向观众讲述了我们的先民把文字刻在牛骨、龟甲之上,甚至根据裂纹来预测日常吉凶,从而决定大小事件的取舍。即便在整体端严的“统治”版块,依旧可以从各类器物上探寻上古帝王的遗迹,遥想他们的日常行迹与举止规范。“生活”版块,更是多角度地展示了古人丰富的生活形态和高超的审美趣味。从结构分明的陶屋到灯、镇、熏炉等室内用具,从漆木、陶瓷到青铜器皿,从车马到狩猎,从度量衡器到货币,从传统乐器到画像纹中的宴乐图,无不令人怀想赞叹。而“信仰”版块,尽情发挥着古人无尽高妙的想象。比如神人与神兽形象,展现了上古时代沟通天人之想。卜筮遗存及《卜书》《周易》,则是古人对未知力量的求索、推测与总结。最后的“葬仪”版块,依旧是生活与信仰的延伸,《吕氏春秋·节葬》中说:“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使厚葬成为一代风气。这个版块通过各式侍女、乐舞及动物俑,及史前至汉代的葬玉、俑等等,可以一窥当时的日常起居、服饰、妆容、习俗,甚至动物饲养等日常信息。

  吹箫陶俑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陶

  高7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汉代画像石、陶俑中多见乐师形象,组合形式多样,丝竹、钟鼓、管弦、金石,不一而足,且常与乐舞、百戏等配合。

  此俑着交领窄袖袍服,手执管乐,忘情吹奏,似沉醉于乐声之中。陶俑所吹之乐器,汉代称笛,后世称萧。

  青铜器是上博的收藏强项,这次展出了一批礼器和酒器,其创意与工艺令今人叹为观止。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宴乐诸方面。其中礼器的装饰往往是狞厉的猛兽、神灵,而生活用具的装饰则相对平和,甚至出现了萌物般的家畜。比如“戈”鸮卣的整体由一对相背而立的鸮巧妙地结合而成,卣盖两端为两个鸟的头部,器身两端鼓起,各饰一对翅膀,犹如鸮腹。腹上部中间设有环耳,与绳索形提梁相套,下端饰兽面纹。四足粗壮,饰有卷龙纹。一眼望去表情呆萌可爱,富有生活气息,被戏称为是“在跳绳的猫头鹰”。

  鸮(xiāo)卣(yǒu)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青铜

  高20.5 厘米,口横12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鸮,俗称猫头鹰。此卣(盛酒器)由两个相背而立的鸮形巧妙地结合而成。卣盖两端为两个鸟的头部,器身两端鼓起,各饰一对翅膀,犹如鸮腹。腹上部中间设有环耳,与绳索形提梁相套,下端饰兽面纹。四足粗壮,饰有卷龙纹。器内壁铸有铭文“戈”,是器主的氏族名称。

  四件一套的鎏金鹿镇吸引了众多的眼光。鹿身均为青铜鎏金,四腿曲卧。鹿背镶嵌以圆浑的虎斑贝,鹿角妥帖地顺弧度贴于贝壳,似乎鹿鸣呦呦,岁月静好。据考古发现和汉代画像石分析,镇除了用于镇席之外,还作为当时流行的博戏投枰所铺之席的四角之压,为增加其重量,内部灌之以铅,堪称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足以秒杀当今众多文创产品。

  鎏金鹿形镇(四件)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青铜、贝壳

  高5.2至5.9 厘米,长9.2 至10.2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一套共4件。鹿身均为青铜鎏金,而鹿背均镶嵌以虎斑贝。鹿首昂起,似在鸣叫,每个鹿角分为三叉,略有弧度,非常妥帖的附在贝壳上,四腿曲卧。为增加镇的重量,在鹿的体内即贝壳内灌满铅料。斑驳的贝壳与鎏金的灿烂和谐自然,生动的造型与实际的功用巧妙结合。据考古发现和汉代画像石分析,镇除了用于镇席之外,还用于当时非常盛行的一种游戏――博戏,作为博戏投枰所铺之席的四角之压,这套鹿形镇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另有一面美轮美奂的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集各种工艺为一体,采用分铸技术、镶绿松石、嵌红铜丝、错金银等。纹饰繁而不乱,错综有序,镶嵌细节做到极致。这是目前所见最为精美的复合镜,可以想见当时享用者优雅华奢的日常。

  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青铜

  边长1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以后,铜镜装饰则出现了巨大的飞跃。此镜集各种工艺为一体,采用分铸技术、镶绿松石、嵌红铜丝、错金银等,这是目前所见最精美的复合镜。

  有情如斯,有美如斯,那些缓缓流淌的优雅与细腻,久违的工匠精神与大国风范,也在这些代表性展品有表情、有故事性组合的自我陈述中、在观众的眼中被一一激活、次第呈现。

  金缕玉衣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玉、金缕

  长176厘米,肩宽68厘米,玉片4248片,金缕1576克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馆藏

  玉衣出土时已严重散乱,曾被盗墓者从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丝,玉衣片散布于内墓道塞石上和盗洞内塞石之间的夹缝中。玉衣片尺寸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还不到1平方厘米。该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尸用具,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又名“玉柙”、“玉匣”。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玉衣看,东汉时期的诸侯王、列侯没有使用金缕玉衣的,都是用银缕、铜缕或鎏金铜缕,与《后汉书•礼仪志》的记载相吻合。一般认为,玉衣是由周代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发展而来,但对玉衣何时出现,目前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玉衣出现于战国末期,卢兆荫先生认为玉衣可能出现于文景时期,武帝时开始流行。东汉时期玉衣的使用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作《终制》禁止使用玉衣,玉衣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匈奴相邦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玉

  纵横各2.5 厘米,高2.0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相邦”即为相国。它是三晋之赵国赐封某匈奴族首领的玉玺。战国时期,与匈奴接壤的北方地区经常受到侵扰。除了军事攻防以外,中原王朝采用覊縻政策,维护边境安定。这方“匈奴相邦”是战国时期中原与匈奴发生政治联系之重要物证,也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中原王朝颁给周边少数民族的官印。

  古镇遗风扑面来

  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相传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北临吴淞江,东濒大海,地处江海要冲,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南宋时此地是“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云集之地,被誉为“小杭州”。宋代末年到元代,由于吴淞江的入海口渐成平陆,海舶只能停泊于离海更近的上海浦一带。原本盛极一时的青龙镇沦落为一个村镇,而上海浦则从此兴起。

  2015年度青龙镇遗址发掘航拍图

  青龙镇人杰地灵,曾吸引一大批文人墨客汇集于此。北宋书画家米芾曾经担任过青龙镇的监镇。北宋诗人梅尧臣多次到青龙镇游历,曾记载青龙镇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著有《青龙杂志》。当时到过青龙镇的诗人、名人还有苏轼、秦观、张先、赵孟頫等,留下了许多诗文佳作。

  从2010到2016年,为深入了解青龙镇的市镇布局和文化内涵,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逐步揭开了这座湮没于地下数百年的港口重镇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公众共享考古成果,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此次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应运而生,汇集百余件青龙镇遗址出土的文物精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展陈。

  青龙塔

  “东南巨镇”的大主题主要通过出土文物展示当时的生活概况。考古发掘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佛塔、铸造作坊、水井、灰坑、墓葬、炉灶等多种生活遗迹,除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区窑口的瓷器外,还出土了一批当时的生活遗物。如一面鹦鹉衔枝绶带纹铜镜,出土于唐代水井井底。半圆钮,莲瓣纹钮座,镜背纹饰为一对长尾飘曳、轻舞飞扬的鹦鹉,口衔折枝花果,爪撅蓓蕾、花结绶带。折枝花果纹花叶丰茂。绶带共有两组,尾端系流苏,如天衣飞扬,宛转飘荡。与“鸿古余音”展的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相较,一圆一方,一静一动,一飞扬灵动一华贵端穆,无不显示出古人生活的用心与精雅。

  鹦鹉衔枝绶带纹铜镜

  唐(618-907)

  铜

  2012 年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出土直径28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出土于J21井底。半圆钮。莲瓣纹钮座,镜背纹饰为一对鹦鹉,口衔折枝花果,爪撅蓓蕾、花结绶带。鹦鹉体形雄壮,长尾飘曳。折枝花果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绶带共有两组,尾端系流苏,宛转飘荡,似在空中飞舞。该井出土三面铜镜,尺寸、纹饰基本相同,两面完整,一面从中间断为两半。与之相似的铜镜在上海青浦区香花桥街道出土过,现藏于青浦博物馆。此外,在《浙江出土铜镜》里也著录有相同的铜镜,未注明出土地点。

  “盛世佛光”板块呈现人们的精神与信仰。这部分通过出土建筑构件及地宫出土的精美文物等来展示青龙镇佛教文化的发达。文献记载青龙镇曾有“七塔”、“十三寺”,其中隆福寺为南寺,寺塔迄今依然屹立,俗称青龙塔,犹如上海的一个精神坐标。隆平寺塔基地宫位于佛塔的地坪之下,仿塔结构,其功能为安置舍利。地宫内还装藏有阿育王塔、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铜瓶、水晶球、水晶佛珠、舍利、释迦牟尼涅槃像等供奉品。这一发现印证了文献“中藏舍利”的记载,该塔的舍利瘗埋方式,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隆平寺塔兼具了引导过往商船进入青龙镇港口的导航功能,“若建是塔……远近知路,贾客如归”。

  铅贴金阿育王塔

  北宋(960 - 1127 年)

  铅贴金

  2016 年上海青浦区隆平寺塔地宫出土高25 厘米,底座长9.5 厘米

  上海博物馆

  出土于地宫东侧。方形中空,外形作单层束腰状,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每面以菩提树间隔饰坐佛4 尊。塔身方形,面装饰透雕形式佛本生故事,分别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和“月光王施首”本生,每面一幅图像,布局作一图一景式。四角各立一只金翅鸟。塔顶盖四角耸立四根蕉叶状山花,每角的向外部分有两个面,各分上下两层,铸有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16 则,每角山花蕉叶4 则图像,布局以连环画形式展开,生动地反映了佛祖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与传教等生平的重要场面,如胁下降生、步步生莲、二龙灌浴、比武掷象、削发出家、连河洗污、牧女献糜、初转法轮等生动细节,表现了释迦牟尼传奇的一生。内侧铸佛禅定和说法等像。塔刹由木制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火焰宝珠等构成,塔刹的底座装饰12 瓣覆莲,五重相轮上饰忍冬、连珠纹,底轮最大,往上渐收。木制刹杆嵌插在塔底封板上。塔的材质经测定,含铅量超过百分之九十,表面贴金。整塔分片铸造,然后再焊接在一起。此塔为铅胎贴金,在考古发现中仅见。此塔为民间仿造的阿育王塔。

  “丝路遗珍”部分通过青龙镇出土的各地窑口的瓷器展现青龙镇的贸易概况,其实依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青龙镇因占据了“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的地理优势,逐渐发展为重要的贸易港口。近年来,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则渐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产品为大宗。这些出土瓷器可与文献相印证,也与韩国马岛沉船、日本福冈博多遗址出土的瓷器组合相似。

  长沙窑青釉褐彩执壶

  唐(618 - 907 年)瓷

  2012 年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出土口径10 厘米,足径8 厘米,高22.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圆唇,喇叭口,长颈,溜肩,圆弧腹,假圈足式大平底。肩部前置八棱形短流,后置弓形鋬。灰白胎,较致密。外壁施青釉,底露胎,流下腹部饰三条褐彩装饰。

  铜箕形砚

  北宋(960 - 1127 年)

  铜

  2016 年上海青浦区隆平寺塔地宫出土长8.5 厘米,宽5.5 厘米,厚0.5 厘米

  上海博物馆

  出土于地宫底部。箕形砚又称风字砚, 形如簸箕, 盛唐时出现并流行,宋、辽、金一直沿用。此箕形砚砚首着地,首尾圆弧,砚首窄而砚尾宽,两侧边内收, 砚堂呈坡状, 尾端有二长方形足。考古出土的箕形砚多为陶、石质地,此砚为青铜,较为少见。此砚线条流畅,比例协调,造型小巧,应为妇女点妆之用。

  中国故事文物讲

  在展陈理念与方式上,上海博物馆的这两个大展也颇有古今借鉴的创意,努力让观者身临其境,沉浸其间,“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

  “鸿古余音”展览堪称是文化主题展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与上博以往的展览模式相比,本次特展打破了既定的文物门类,以历史信息为线索,并不追求作品式的独立表现,而是力求揭示出展品与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文物组合”所构成的“故事链”,实现对文物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在具体的展陈方式上,将青铜器皿首次以大橱窗的方式呈现,一览无余,更彰显重器的气势。在细节上也颇具人情味,比如一件青铜簋的盖翻转过来搁在器身之上,完整展示器物组合的同时得以呈现盖内精美的铭文,配合文字介绍,使观众身临其境地穿越历史。

  商鞅方升

  战国晚期 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青铜

  长18.7厘米,宽12.5厘米,高2.3厘米,容202毫升

  上海博物馆藏

  此铜量容积为秦制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即商鞅统一度量衡所规定的标准量值“1升”。其外壁先刻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铭,“大良造鞅”即商鞅;二百多年后,又加刻秦始皇为将商鞅所定秦制推行至全国而发布的诏书,是自战国秦沿用至秦代的标准量器,也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历史遗存。

  “丝路遗珍”展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保护、修复等基础工作。经过天风海雨、泥沙俱下的时空冲刷,出土的瓷器很多都已粉身碎骨。特别是一些有机质文物一经接触空气,迅速氧化、脱色甚至腐坏,必须依靠强大而精微的文物修复的力量,使它们重新荣登艺术殿堂。此次展览同时保留了考古修复和艺术修复的文物样式,让观众自行比对探究,体会与珍惜千年时空下的因缘际会。

  为了增加展览的丰富性与现场感,此次展厅内特别开辟了一处考古遗址的地宫模拟场景,用砖砌出原大小的地宫入口,甚至从考古工地挖来了货真价实的泥土。站在这样亦真亦幻的地宫入口,刹那间时空流转,仿佛将要从人声鼎沸的现实穿越到寂寂的过往,找回我们遗落的文明与记忆,重拾光荣与梦想。

  木贴金卧佛像

  北宋(960-1127)

  木贴金

  2016 年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隆平寺塔地宫出土

  长10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木贴金卧佛出于地宫函盒最里层的银函中,是地宫最核心的瘗埋之一,为释迦牟尼佛“右胁卧狮子床”涅槃像。佛像右手枕于头下,侧身平卧,左手平抚体侧,神态平和坦然,符合佛祖涅槃之圆满相。此尊卧佛的顶髻和白毫处镶嵌有大小珍珠,同时在银函底部铺有一层细小的彩石,边上有块状香料,这些都是虔诚供养的表现。宋代佛塔地宫出土卧佛并不少见,1974 年上海松江兴圣教寺塔地宫也出有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涅槃像。佛塔本是供奉佛陀舍利的纪念性墓葬建筑,之后在佛教传播之地人们都以建立和供奉佛塔来象征传承教义,而在地宫中供奉舍利和宝物的同时供奉释迦牟尼佛涅槃像,应该是一种宗教仪轨完善的表现,更好地执行了地宫瘗埋制度。

  越窑青釉碗

  唐(618 - 907 年)

  瓷

  2012 年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出土

  口径14 厘米,足径6.5 厘米,高4.7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圆唇,敞口,斜腹,玉璧底。灰黄胎。胎骨细腻紧致。满施青黄釉,足底露胎,留有六个支烧痕。整器造型秀美,釉面温润,为越窑器中的精品。

  银鎏金嵌漆木柄双鱼纹匙

  北宋(960-1127)

  银

  2016 年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隆平寺塔地宫出土

  长28 厘米,宽5 厘米,高4厘米

  上海博物馆

  位于木函内。匙部呈扁平椭圆形,微凹。曲柄,匙柄末段渐宽,中空,尾端嵌一段七节漆木竹节纹柄,端首扁圆。匙面口沿一周饰叶瓣纹,匙内底錾刻双鱼纹,首尾相对,左旋排列,中间錾宝珠纹,纹饰部分鎏金。这种做法常见于唐代金银器,如长莘桥、丁卯桥出土的银器,有纹饰处多鎏金。在上海宋墓、宁波天封塔地宫都有类似式样的匙出土。

  铜瓶与舍利

  北宋(960 - 1127 年)

  铜、水晶

  2016 年上海青浦区隆平寺塔地宫出土口径2.9 厘米,底径2.8 厘米,高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位于铁函内。铜瓶圆唇,侈口,溜肩,下腹斜收,圜底。肩部饰数周凹弦纹。位于铁函内一侧,内装三颗水晶球,直径分别为2.08、1.67、1.68 厘米;一颗铅球,直径1.08 厘米。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两只银瓶, 其中一只高4.6 厘米,内贮石珠若干粒。腹部刻:“试校书郎守县尉柳珣为资荐先考秘承, 谨舍西天感应舍利二十颗入仙岩寺塔下, 伏愿仗此良因, 永生净土。”隆平寺塔地宫出土的水晶球、铅球也应该是感应舍利,铜瓶则为舍利瓶。

  丨责编:吴南瑶丨

  丨排版:王文澄丨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上海车展开幕 全球首发车将达到113辆 2017-04-19 12:15
聚合
天天3·15,我们来较真! 天天3·15,我们来较真!

遇上消费纠纷,却常常陷入投诉无门、无人受理的境地。今年3·15,... [详情]

外企来中国“赚银子” ?得先起个好名字 外企来中国“赚银子” ?得先起个好名字

“信、达、雅”这三点全都做到不容易,这三点全都做不到其实也不容易... [详情]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汽车遥控钥匙作为连接车主与爱车之间的重要工具,无论实用性还是设计...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