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阅读者 > 正文

阅读者|举贤任能,国之幸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季晟祯     作者:季晟祯     编辑:任天宝     2018-05-10 19:37 | |

VCG41154955965.jpg

来源/视觉中国

  此次为大家推荐加拿大学者贝淡宁的《贤能政治》,该书从一个西方学者的视角,试图解读中国成功的秘诀,他给出的答案是本书的副标题“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

  一、作者眼中的中国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讨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国学者对于“中国模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他者眼中的中国呈现出千姿百态。一是肯定赞颂型,张维为教授的“中国模式研究三部曲”,充分肯定“中国模式”,认为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二是怀疑担忧型,害怕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特别是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国际关注焦点。三是批评否定型,中国本身存在着环境污染、社会保障、金融安全等诸多问题,是否在未来三十年能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存在疑虑,最为极端的代表是沈大伟。四是观望看客型,认为中国的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还未能形成学习借鉴的价值。

  二、超越选举民主

  《贤能政治》最大的创新是超越了一般西方学者所无法摆脱的意识形态窠臼,敏锐地认识到当前中国政治制度特别是领导人选拔制度——尚贤制,在推动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摆脱贫困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破除了长期以来对“一人一票”选举最高领导人的迷信。

  ——选举民主的主要困境

  对民主的质疑从柏拉图以来从未中断,特别是当古典民主发展到选举民主阶段,更多的缺陷开始暴露,各种暴政凸显。多数派、少数派、选民共同体和竞争性个人主义者都无法在执政后摆脱暴政的阴霾,令人可笑的例子是奥巴马政府为了实践所谓的选举承诺,保卫美国人的工作,单方面对中国轮胎进行征收关税,美国消费者为此仅一年时间就花费了110亿美元购买高价轮胎,实际该项关税政策维护了1200个工作岗位,平均每个岗位价值90万美元。同时,富裕精英对中下工薪阶层关心的议题特别冷漠,社区越来越相互隔离,阶层之间感到陌生;政治候选人和政党用虚假的指控抹黑选举竞争者,使得选举过后理性求同存异成为困难。

  ——尚贤制在中国的悠久传统

  在西方人看来,将考试作为选拔政治人才的机制有些难以理解甚至怪异,早在春秋时期世袭制陷入崩溃时,如何选拔政治人才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到了战国时期,竞争日趋激烈,选贤任能成为各个思想派别、各国执政者的共识,如何挑选出拥有高超能力和美德的政治领袖成为政治生活的核心要义。科举制与依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等其他选拔方式相比,是比较公平的方法,为社会流动留下更多的空间,还能帮助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限制政治权力滥用。当然,对科举制本身及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质疑,但是考试是选拔政治官员的必要手段已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部分。

  ——尚贤制在中国的实践

  干部必须从担任初级领导开始,在700万领导干部里,每14万干部中只有一名能升任省部级干部,至少要20年的时间,只有那些表现优秀的人才自下而上地经历了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层层参与了很多重大战略和政策的讨论与制定,才能走上高位。如此选拔出的领导者更具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在政策连续性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做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政治决断,而不是受短期政治利益考虑的影响,担心下一届选举、特殊利益集团的游说等等。这是尚贤制与西方选举民主相比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多年来中国保持政策稳定、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最后,贝淡宁将中国式的贤能政治归结为基层民主、中间实验、高层尚贤。通过基层民主选举,释放民间活力,特别是作为农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记票;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地方政府开展实验性治理,待试点成功后转变为全面推进的改革工程;高层领导必须通过一系列尚贤考试,积累几十年深刻和广泛的行政管理经验,通过层层选拔、逐级晋升。由此形成的中国模式基本指导原则:政府层级越低,民主成分越高;低层和高层政府之间更可能进行实验,包括全新的实践和机构等;政府层级越高,政治制度的尚贤成分越高。

  当然,作为一名学者,贝淡宁也客观指出了尚贤制存在无法回避的问题:腐败、体制僵化和合法性危机。令我们感到振奋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问题都在逐步得到解决。

  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中国而言,这无疑是最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但是“中国”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有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嘈杂声、质疑声、诋毁声一直伴随左右、如影随形。《贤能政治》用民主的理论、实践的经验和中国的智慧告诉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民主并非仅有选举一种形式,从黄河边上到黄浦江畔,中国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实践必将汇入人类政治文明的海洋,为世界作出独有的贡献。

  作者:徐逸伦

  本次活动是由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新民晚报社联合推出,“阅读者”征文优秀作品将收录进《阅读者》丛书,在2018年上海书展上发布。

  投稿邮箱:yueduzhe@xmwb.com.cn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