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何等气概!赞的是一代大家盖叫天。
盖叫天,中国京剧武生表演的开宗立派之人。他的表演,讲究扎实的基本功,伴有丰富的开打;同时非常注重表演人物,注重造型美,讲究武戏文唱,刻画人物的神情气质,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人称“盖派”。
日前,因着“盖世英杰——盖派武生艺术培训班交流汇报演出”的举办,有幸与盖叫天先生的嫡孙、武生名家张善元作了交谈,听他讲述盖派武生艺术的真谛,受益匪浅。
武生、武生,就是演“武者”的行当,讲的就是一个“打”字。盖派《蜈蚣岭》,就是一出武打相当精彩的折子戏,讲的是“血溅鸳鸯楼”后的武松,在梁山好汉张青夫妇帮助下,改扮行者投奔二龙山避祸。武松行至蜈蚣岭,独闯蜈蚣岭,杀死强抢民女的王飞天,最后火烧寺观,为民除害。
故事不复杂,人物也不多。可是,剧中武松的扮相蓬头披发,身穿僧衣,手持云帚,挎腰刀,系大带。关键是,无论是唱、念、做、舞,还是翻身亮相,格斗开打,要求演员在动作干净利落的基础上保持身上的装饰不能有丝毫缠绕。
可喜的是,青年演员鲁荐忠扮演的武松,扮相英武,身手矫健,动作干净,开打火爆,特别是甩“大蓬头”干净利索,基本没有粘连,可见他的基本功很是扎实,连张善元也连连称赞他是一位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演员。配演蜈蚣道的武净演员董欢,与鲁荐忠的开打,勇猛火爆,很见功夫,特别是最后武松手起刀落,刀劈蜈蚣道的时候,董欢走了一个“壳子”,难度较大。
要说只要能打,就是好武生,那就错了,因为那不是演戏,那是武术。戏,演的是人物,讲的是故事,因此,要在“打”中见功夫,更要在“打”中见人物。这就是盖派艺术的真谛。
如果说《蜈蚣岭》中的“蓬头”显示的是“顶”上功夫的话,那么,《一箭仇》中的“髯口”,展现的则是颌下绝技了。张善元对我说,盖老是在看了八仙过海中吕洞宾的塑像,把他化用在《洗浮山》《一箭仇》中来的。盖老在髯口上做了手脚,比一般的要长一些,更厚重一些,就是为了“抱、捋、抛、甩、收、弹、拢”这些技巧的运用,结合着史文恭内心的纠结,配合着盖派特有的锣鼓点子,充分呈现出史文恭纷繁的思绪。
然而,毕竟这还是一出武戏,戏中除独具特点的“髯口功”以外,史文恭以枪对枪、枪对棍、枪对剑等展现的多种刀枪把子也是堪称一绝。
张善元深有感触地说,为了京剧艺术、盖派艺术的传承,他们自己恨不得把浑身的功夫全部传给徒弟;只是要出一个好的武戏演员确实不易,练功难、练功苦、练功险……他爷爷、他爸爸(张翼鹏,最优秀的京剧武生之一),当年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出人头地,因此拼命。
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了什么?会这样拼命吗?我在想。(秦来来)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