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当上海成为立体城市,宜居仍然可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琳恩     编辑:吴南瑶     2018-05-07 16:13 | |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密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必将在未来更为紧凑,呈现出更密集更立体的面貌。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全面打响上海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之际,上海对各界人才的吸引力必将进一步提升。比肩纽约、伦敦、东京,上海势必在未来成为立体城市和垂直社区的标杆,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上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互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人们在城市中聚集、交流、合作和创造,在人口高密度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宜居?
    近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世界高层建筑学报(IJHRB)联合主编王桢栋在《立体城市与垂直社区》讲座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作为“探索邬达克”建筑学科普系列活动未来篇的主题讲座,《立体城市与垂直社区》在上海长宁区建青实验学校举行。

王桢栋以人们熟悉的上海中心为例子,说明了立体城市和垂直社区的基本概念。上海中心的建成不仅一举创作了9项全世界最高层的建筑纪录,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在建筑内有21个空中庭院,以及办公、艺术博物馆、餐饮、观光等各种功能。城市所具有的功能,上海中心都具备。实际上,上海中心代表了上海在打造立体城市、垂直社区上已经有了很高的设计、建造水准。不过,在立体城市和垂直社区的开发利用上,陆家嘴和纽约曼哈顿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这就意味着
    “根据统计数据,纽约建筑的覆盖率,是上海的一倍,建筑的容积率要近2.5倍,人口的密度要差了1倍多。”王桢栋认为,“高度并不能决定这个城市空间的丰富的程度,而城市的密度,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活动,更多的人来支撑它。”而城市综合体就是一个能塑造城市丰富空间的建筑体。在上海人的记忆中,城市综合体的出现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比如浦东的国金中心、徐家汇的港汇广场、上海IAPM,都是能让人们散步、逛街、休闲的建筑。而现在建筑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栋城市综合体其实是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
    负责捉刀的美国建筑师华莱士·哈里逊提出“同一屋檐下”的城市建筑理念,即在一个区域的建筑群能满足居住、休闲、娱乐等人活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所以,他按照这个理想打造了洛克菲勒中心。“实际上,这个中心创造了在熙熙攘攘的城市当中创造出特别好的步行环境,也为整个城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空间。“无论是海峡公园、还是它的融入了各种公共艺术作品的下沉广场,以能眺望帝国大厦和俯瞰中央公园的观景平台,都很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它成为了纽约最有活力的城市空间。”而城市综合体,也让建筑功能的实现了混合使用,成为立体城市和垂直社区的开篇。

在构造立体城市方面,中国香港的做法也可圈可点。尤其是将地铁、公交以及不同建筑连城一体社区的人行天桥,就是一个例子。“香港的不少白领特别幸福,上班的时候不要带伞,从地铁出来以后,他们可以直接走到这些步行天桥上,然后滴雨不沾地走到公司大楼。”上海和香港都由国金中心,而且都是出自同一个建筑师的手笔,但两个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和地位却有不小的差别。香港的国金中心,其天桥其实是特别重要的城市的立体的节点,不仅与公共步行系统连接的很好,而且也把公交换乘系统结合在当中,上海国金也有天桥连接,但是它和城市功能的连接不太紧密。
    在香港国金中心从地铁和天桥之间直接穿过的人流,达从地铁出口走出人数的40%,而在上海只有2.5%。也就说,上海国金的天桥也提供了一条在整个陆家嘴楼宇之间穿行的捷径,但是很少人去用它。“我们曾经用数字的模型做了一个测算,”王桢栋说,“我们把两个国金中心从城市结构当中去拿走,拿走了之后发现,在香港对这个城市的影响特别巨大,拿走了之后香港中环系统一下子整体的就下降了,而在上海没有什么影响,没有看出来。”换言之,在城市天桥的利用上,上海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香港只使用了城市可开发土地的23%的面积,市民只要花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通过天桥等捷径,从高密度的地方来到自然的环境中,这是特别令人钦佩的地方,也是让香港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原因。”
    同时,王桢栋还力列举了东京在打造立体城市上的例子。被评为2015年度宜居城市的日本东京,其建构立体城市的思路非常简单,就是以以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开发导向。在东京有77.7%的人用地铁,家跟地铁站之间的距离在500米以内的人群的数量占到了城市人口的61.9%。
    东京的建筑师通过一个公共空间把地铁和城市做了一个串联,这个串联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可以通过垂直的交通系统非常方便的在地铁和公交系统直接换乘。同时,老年人也能够很便捷地使用这些设施,达到城市不同的基面。同时,类似的建筑设计还会利用垂直空间为市民提供了社交、寻找工作机会的便利设施,做到了商业开发、城市发展,以及人群使用舒适度之间的平衡。
    通过不同城市发展比较,人们或许可以从中寻找到让城市变得更加健康而又紧密的要诀。王桢栋指出,从2030年到2050年之间,我国会有更多人口迁移到城市中生活。城市人口占比会从54%攀升至70%。人口的增加会使得城市密度随之提高,城市空间利用会变得更加紧凑,粗放的“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早已经过时,城市立体化、社区垂直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他在讲座结尾指出:“空间紧凑、人群复合、功能多样、交通便利和环境舒适,对一座立体城市来说,仍然都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这也是一个开放的答案,也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在这个层面上的。”

据悉,应承办方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要求,在今年暑假中,王桢栋还邀请建青实验学校高中部同学生与他的研究生一起完成一项对上海48座超过200m的高层建筑的公共性进行系统调研和评估的实践项目。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策划组织这些内容、形式丰富的建筑科普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学校与专家联动,辅导、培养学生自行完成开题立项、资料收集、课题策划、实施研究、实验数据整理以及撰写科学论文等一系列研究工作,让青少年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建筑与城市科学的联系,在学习专家对科学研究的严谨作风和认真态度的同时,领略最新建筑学前沿,激发青少年对科技与建筑的兴趣,激励、孕育“未来邬达克”。(琳恩)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