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端午将至,松江这只“126岁”非遗粽子惹人垂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洁     作者:杨洁     编辑:吕倩雯     2019-06-06 12:47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给我来185个粽子,5只装一袋哦,我过会儿来拿。”端午佳节,松江泗泾镇的广利粽子店门口人头熙攘,阵阵粽香惹人垂涎。连日来,广利粽子店订单激增,不少食客慕名而来,一些“大户”更是“动用”了麻袋。

图说:松江广利粽子。徐程 张哲伦 摄

“阿六汤圆广利粽,洪喜摊粉味不同,腐干出自三星斋,洪兴美酒酱同丰。”松江泗泾被誉为“粽镇”,在泗泾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广利粽,就是指广利粽子。作为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广利粽子,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至今已有126年历史。

取叶、折斗、放米、定型、缠紧、捆扎……在这个不大的小店内,店员们手指翻飞,数秒就能包好一只,落馅均匀,四角分明。而在后院,一口特质大锅正冒着热气,一锅能煮400只,粽香弥漫。

图说:松江广利粽子。徐程 张哲伦 摄

店主王佩华今年74岁了,记者见到她的时候,依然精神头十足地在店里忙碌。王阿婆说,端午到了,店员们最近都是连轴转,3点不到就起床准备原料了,依然供不应求。

图说:松江广利粽子。徐程 张哲伦 摄

广利粽的选料十分讲究,包粽用的糯米选用安徽南陵泾县所产;肉用冷鲜肉而不用热气肉;包粽子的粽箬用福建产的,既软又清香不绝;连扎粽子的稻草,也要用香梗米的稻草。在制作工艺上,淘洗干净的糯米沥尽水后,加酱油、味精、糖拌和后要醒料,三小时后才开始包扎。粽箬经开水煮过,包扎时,粽内配红白肥瘦两条猪肉。

煮粽的老汁汤更是秘制配方,大火烧一个半小时,小火再闷两个半小时,煮出来的粽子咸淡适口、香气浓郁。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