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深海区 > 正文

故乡万家灯火虽远,但有身边盈盈光亮 | 异国他乡的他们这样过春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宇桢     编辑:杜雨敖,尹尚胜男     2021-02-16 14:13 | |

  【新民晚报·新民网】这也许是年味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心中有国,心中有家,心中有爱,他乡便是故乡。

  这个春节,就地过年成为新风尚。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洛杉矶,英国牛津,日本东京,泰国曼谷……他们身边也许没有熟悉的万家灯火,却有盈盈光亮温暖一方角落。

  这也许是年味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心中有国,心中有家,心中有爱,他乡便是故乡。

  想念,奋斗,日常,坚守……这是他们的春节故事。

  他们,也是我们。

  想念

  在洛杉矶,年味是远隔重洋的想念。

  作为国内一家媒体的驻美记者,这是鲁明在美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特别想家。”

  由于疫情仍然较重,当地以往热闹的春节活动都不再举办。但节日气氛,仍然悄悄地流转在华人中间。

  除夕上午,鲁明想去华人超市买个红灯笼,却发现已经售罄。还有过年用的“福字”等装饰品和挂件也卖得很快。

临近春节,洛杉矶华人区内一大型购物中心以农历新年文化元素为主题装饰了整个商场。鲁明摄

  好在洛杉矶华人较多,中餐食材并不难找。前几天,他买了一些中餐食材和调味品,感觉华人超市满满是春节气氛,还能听到国内欢快的喜庆歌曲。人明显多了起来,停车场几乎都满了。人们戴着口罩,按照限流安排,排队采购。除夕晚上,鲁明与朋友们“抱团取暖”,用各自的拿手好菜一解乡愁。他们准备的春节菜单上,都是家常菜:排骨莲藕、炒萝卜丝、红烧猪蹄、炒土豆丝、年糕、三杯鸡和八宝饭……鲁明是东北人,准备的是东北烧烤。他早早采购了羊肉等食材,还自己串起了羊肉串。晚上的时候升起一个炉子,香喷喷的烤串就出炉了。虽然几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但这顿包含不同味道的年夜饭吃出了共同的思念。国内除夕下午,正是美国时间前一天半夜。隔着时差,鲁明大半夜起来用视频的方式向家人拜年问好。远隔重洋,手机屏幕的另一头,看到家人准备了一大桌子年夜饭。那一刻,以前在家一起过节的回忆泛上了他的心头。“最想说的话就是,希望家人新年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在这个隔着时差的除夕夜,鲁明有不少感慨。过去这一年,他见证了太多重大新闻的瞬间。由于美国大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疫情因素,驻美记者的日常工作备受考验。但去年的美国大选期间,鲁明仍然坚持基本全程进行现场报道采访。“这一年的工作上充满挑战,但坚守岗位也让我得到了很大锻炼。”他觉得这一年自己的心态更成熟了。“不管环境怎么变化,努力把工作做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沉着冷静。这一点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亮起红色灯光。

  奋斗

  在牛津,年味是奋斗中的希望。

  英格兰南部的牛津郡,坐落着世界名校牛津大学。作为大一新生,苏州姑娘吴韵知的春节是在学校上课中度过的。

牛津大学附近街景。吴韵知摄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开家,在外面过年。”吴韵知说。除夕当天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饭只是日常西餐,但她想,除夕夜自己的那一份年味还是要有的。于是上午上完课、做完作业,她就奔去当地一家亚洲超市买中餐食材。走了20多分钟路,赶到时还是发现去晚了:饺子皮、馄饨皮、猪肉和羊肉糜都已经卖完了。最后只能买到方方正正的云吞皮。尽管如此,在并不大的牛津小城,那家超市是第一个让她感觉到春节气氛的地方。“很多人在讲中文,感觉很亲切。大家都在讨论,年夜饭吃什么。”室友一个来自东北,一个来自北京,三个姑娘准备一起包饺子过除夕。不过,吴韵知觉得自己在用云吞皮包苏州老家的馄饨。这么想着,老家的味道就弥漫出来了。

吴韵知摄

  宿舍厨房并不大,三个人忙碌的身影很快引起了来来去去的外国同学的关注。不少人好奇地驻足在门外,看着她们仿佛在进行一项“盛大的工程”。考虑疫情期间的防护要求,吴韵知跟室友们多准备了一盘饺子放在门外,给感兴趣的外国同学品尝。她还告诉外国同学,中国春节的渊源。尽管不是面对面的分享,这盘饺子很快被一扫而光。“大家吃得很开心,而且外国同学知道了什么是中国的味道和中国春节的传统。”还有外国同学跟她们开玩笑,“过了今天就是牛年了,你们在牛津不是正好吗?”吴韵知掐着时差,跟在上海的父母报了平安,还问候了在苏州老家的长辈。“虽然离家很远,但在朋友圈上看到春晚啊祝福啊,觉得蛮温馨。跟家里人打电话的时候,感到了家的味道。”过去这一年,对她来说有许多难忘的瞬间。去年9月刚到英国时,她一开始是有点紧张的。毕竟当时国内疫情控制得很好,而英国是另一番景象。除此之外,这是她第一次长期一人在外,心中也有些担忧。

吴韵知收到来自祖国的健康防疫包。吴韵知摄

  半年过去,吴韵知用“充实”来形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课业是忙碌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从被父母呵护的“安全区”里勇敢走出来,她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幸运地得到了不少关心和帮助。她记得,到英国不久就收到了来自祖国的防疫健康包,“里面有口罩和一些防疫物资。当时很感动,觉得很暖心”。如今,她可以淡定地告诉家人,“会做好防护,别太担心”。新的一年,吴韵知有一个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不了解中国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之美。眼下她正在参与筹备第八届牛津中国论坛,那是一个由牛津学生发起、策划、举办的年度论坛,旨在为公众提供关于中国的新鲜视角。这次,吴韵知担当其中文化板块的组织策划,她希望通过交流可以消除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日常

  在东京,年味是珍贵的日常。

  今年的中国农历除夕夜,正赶上日本的一个法定节日。于是,在东京工作生活十年的汪佳佳第一次在除夕当天不用上班。但这一天,她依然是忙碌的。一大早,她像往常一样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中午,她和丈夫一起带着儿子与另一家朋友相约庆祝春节。两家人在东京六本木的一家上海菜餐馆聚餐。荠菜馄饨、蟹黄豆腐……朋友是上海人,吃得津津有味。汪佳佳点了饺子,以此重温一下东北家乡的味道。当天下午,他们又带着孩子去六本木公园玩耍。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则在一旁聊着工作和生活。“到了傍晚的时候,我想为年夜饭准备点什么,到了超市却只买到了日本人常吃的煎饺。”她说,“就当年夜饭了。”汪佳佳没有忘记给在中国的妈妈打电话问候。母女俩一年多没有见面了。这一年她没回去过,往年会来日本小住一个月的妈妈,也没有机会过来。她还想看春晚直播,但因为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没看成,只在几个亲友群里抢到了几个过年红包。当天晚上,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日本地标建筑东京塔再次点亮了“中国红”。由于疫情原因,东京仍处于紧急状态,东京塔亮起汉字“希望”,表达了对人类战胜疫情的愿望。

东京铁塔披上“红衣”庆祝中国春节。GJ图

  过去这一年,在汪佳佳看来,疫情从很多方面改变了日本。家附近他们最喜欢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倒闭了。“以前去喜欢的餐厅,人满为患,又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等餐时间也长,店里又吵。现在再热门的店也冷清多了,反倒希望人多一点儿。”汪佳佳说,丈夫最近出去吃饭会多点个前菜或甜点,生怕喜欢的店又倒闭了。用她的话说,他们一家三口的这一年也是有些“兵荒马乱的”:买房搬家,双双跳槽,孩子也换了一个幼儿园。汪佳佳在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工作。自去年2月至今,她和丈夫已经习惯了居家办公的生活,尽管有时也会怀念可以与同事和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日子。她记得,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不少艰难时刻,比如要一边在家上班,一边看护孩子。但往好的方面想,“不用每天通勤,节省了时间。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晚上做家务互相调节、带孩子。以前从来不在家里做饭的,现在有机会为家人做饭。”汪佳佳还坚持每天教儿子说中文。“过去这一年有很多变化,有很多不容易。但过了这些坎以后,回过头看看也就那样。”汪佳佳说,“习惯了就好了,总能想到改善的方法。”新的一年,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疫情尽快能过去。“想在家的时候在家,想出去的时候可以自由地出去。也想回国看看父母。以前的时候不觉得这样普通的日子有什么,现在觉得真是十分珍贵。”

汪佳佳与家人看新年烟火。汪佳佳摄

  坚守

  在曼谷,年味是“仪式感”里的坚守。

  大年三十这天上午,在曼谷打拼事业的企业家周先生按照惯例来到公司,拜财神,然后给每个员工发了过年红包。周先生1994年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泰国打拼,如今已是第27个年头。2001年创业以来,他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的设计、开发与制造,在国内也创建了相关的合资企业。经过多年奋斗,随着国内制造水平的提升,他的产品慢慢在泰国市场站稳脚跟。“工业产品,靠的是硬实力,中国这些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去年受疫情影响,定单和利润都有挺大幅度的下降,但我知道员工也都不容易,所以还是坚持给大家发了红包。”周先生说,中午与员工们一起聚餐后,下午就开始放假了。泰国政府今年首次将春节设为法定假日。尽管由于疫情,曼谷唐人街的一系列春节庆祝活动被取消,由泰国文化部、旅游局和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等共同举办的一系列“欢乐春节”活动仍将如期举行,只是改在线上,春节的气氛在云端传递。

曼谷唐人街庆祝春节。GJ图

  往年,周先生过年的“仪式感”中还有重要的一环——回国陪父母过年。去年春节期间,周先生陪伴父母过节后,便从上海飞回曼谷。但今年,由于全球疫情仍在继续,他只能选择就地留在泰国过年。“今年春节,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回国陪父母过节。父母年纪大了,我知道他们内心很期盼我能够回去陪他们过节。这次,只能在异国遥祝他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了。”“不过这样也好,可以陪陪太太和儿子。”平时忙碌的他,在大年三十这天亲自下厨准备了年夜饭。清蒸石斑鱼,芝士焗大虾,香菇油菜,烤鸡腿,瓜丁花生米……尽管菜式并不那么多,但是可以坐下来在一起好好吃顿团圆饭,才是除夕的真正意义所在。

周先生一家的年夜饭。周先生摄

  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周先生给太太和儿子讲中国人过春节的规矩和讲究。他的儿子在曼谷出生长大,虽然会讲中文,但对很多中国传统还是不甚了解。于是,春节也成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尽可能抓住每个合适的机会,让他感受中国的文化”。“祖国”二字,对身在异乡的周先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过去的一年,让他很难忘。曾经一度,他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阅浏览新闻,关注国内疫情形势。艰难时刻,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内寻找邮寄口罩和各种防疫物资。他看着祖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凝聚力,迅速控制住了肆虐的疫情,很是欣慰。再后来,当国内逐步控制住疫情之后,泰国也爆发疫情。周先生又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内采购防疫物资,捐赠给泰国的防疫机构。“这段时期,两国间的互助和友谊,让我难忘。”“2020年虽然艰辛,但我们都坚持走过来了,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周先生说,希望新的一年,人们能够携手合作、战胜新冠病毒。他相信,大家熟悉的“日常”会慢慢回来的。

  撰稿 吴宇桢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