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丨与大上海相遇在大时代,上海文学于现实土壤中发出创新最强音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18-12-17 14:04 | |

社会大变革,必定会带来文学的大繁荣。无论何种形式的书写,反映新时代是文学的重任。今天上午召开的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次会员大会上,网络作家第一次出现在大会现场。网名血红的刘炜向记者表示,与这些纯文学前辈们一起开会,内心激动难掩。重视网络作家,不断从广大文学写作者中发现和吸收新锐人才是上海作协5年来的努力。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创新精神,正是上海文学发出的最强音。

图说: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次会员大会上午召开 陈正宝 摄

作品人才迈向高峰


上海作协组织了一批重大主题创作,鼓励作家积极投身到革命历史题材、现实主义题材、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中,取得显著的成果。大型纪实文学《红色起点》创作初获成果,《红色足迹》革命故事、《上海报告》短篇报告文学集、《中华创世神话史诗》等一批重点作品陆续结集出版。

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推动文学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是一个方面,但是谈论上海的文学,一定会谈论到这个城市的人,他们的生活、命运与理想都应该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近现代的红色历史、多阶层的社会、优越的地理位置,都是文学的灵感之源。真正的创作人才的涌现,才能将上海作家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图说:《收获》杂志 网络图

上海作协首创签约网络作家制度,两批共签约31人次,领全国风气之先;举办“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学子品读经典大赛”、“华语原创文学大赛”、“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和“黑马星期六”文学选拔赛,遴选了数十位有潜质的好苗子,建立青年后备文学人才库。《收获》《上海文学》接连推出年轻作家专辑,共推出126位青年作家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对文学新人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2014年7月正式成立网络作协,会员从首批75人发展到目前的298名。今年,还推行了网络作家评级制度,给新时代的文学人才以安稳的生活、广阔的天地。


品牌活动融入社会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文学的功能仍在人心。在这样激荡变化的时代中,作家协会更需要走入现实,走入社会,接受时代的洗礼,整合更多的资源,打造更多的文学阅读空间,用文学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才能把上海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文学之城。

图说:思南书局快闪店 官方图

文学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有一种生活叫思南”。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等多方多年共同打造的阅读文化空间在思南公馆不断融合提升,各个年龄的读者来到此地,与全国各地的作家相见,将一座诞生在过去的老建筑变身为文学的殿堂。思南,已经被誉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一座“城市文学会客厅”,一批“思南模式”的读书会在浦江两岸逐步被复制。

上海文学博物馆,也已确定选址堪称中国现代文学重要起源地之一的虹口区,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文学场馆,为上海文学之城建设再添一座厚重的文化地标。


积极互动走向世界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上海是一个发力点,是一个起点。英语世界著名书评杂志《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与上海作协已合作3年;上海国际文学交流品牌活动“上海写作计划”,5年来先后接纳了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54位作家来沪生活写作;上海书展品牌活动“上海国际文学周”,5年间邀请到了包括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内的数十位国际知名作家,前后举办200多场活动。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及小说工坊近几年邀集100余位两岸青年作家共同探讨文学创作,加深了两岸文学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图说:2017“上海写作计划”驻市作家合影 网络图

世界各地重要的国际性文学活动和文学阅读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上海作家身影。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意识觉醒,能力增强,提高了上海作家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上海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最前沿,国内、国际文学交流异常活跃。我们借助上海在这方面的优势,发出上海作家的声音,积极参与世界文学风貌的构建,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

相信在继续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作家们将贡献出文学的力量,以无愧于这个时代。(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文学的光芒

优秀的作家,有着伟大的力量:让思想显影,与时代同行,引创造风潮,溯品牌根本。他们能通过饱蘸深情的笔尖,通俗易懂的语言,洞悉世情的观点,创造出可以传世的文化品牌,反映每一个时代的精神。

图说:《平凡的世界》 网络图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平凡中见非凡,勾勒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世相,让读者在跟随主人公命运起伏的跌宕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值不值得过——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智者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通过同名电视剧的传播,更多观众在文字和影像中,感知到“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建明的《浦东史诗》是一部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地展现浦东开发开放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在何建明看来,就连“上海”这个词都是“动词”,代表着一种行为方式和精神创造,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品牌,就是依靠各种精神创造来实现的,而其最根本的源头就是文学的构筑。

图说:《浦东史诗》 网络图

当作家聚在一起开大会时,那将是一个思想激荡的能量场,从中聚合、提炼出的精神力量,让文学的光芒照耀这座城,照耀城里之人的精神世界。(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