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C
今天上午,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来到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电话,并接受本报专访。徐志虎表示,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已开展了六方面专项执法整治,实现“四类环境”提升。年底前,上海将建成包含22个数据库在内的“上海城管执法对象监管系统”,为城市治理和监管装上“最强大脑”。
建24万余家沿街商户数据库
徐志虎介绍,今年的专项执法整治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美化街区环境专项执法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执法整治、保护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专项执法整治、第三届进博会城管执法保障和“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专项治理行动。
另外,“现场推进会”一直都是城管部门推广优秀治理理念的一大特色。比如,6月在张江镇召开了群租综合治理现场推进会,推广了综合治理、精细治理、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8月中旬,将在大场镇召开建筑工地综合治理现场推进会,推广源头管控建筑垃圾等经验做法。
徐志虎特别提到,今年春节以来的疫情冲击,给城管执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全市城管执法队员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以特殊状态开展疫情常态化下的专项执法,也在疫情防控一线体现了“城管蓝”的担当。“尤其是在街面疫情防控中,我们建立了约24.6万余家沿街商户的数据库,对沿街商户施行分类分级监管。”
上半年受理投诉5.75万余件
国家法律、法规能否得以贯彻实施,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能否得到维护,也可由查处案件和市民诉件的数据来体现。徐志虎透露,1-7月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依法查处违法案件6.1万余起,除了乱设摊、跨门经营等影响市容环境类型案件外,还包含2019年新增的10项生活垃圾分类事项案件和今年3月新划转的房屋管理、文明工地领域事项案件。
“案件范围在扩容,较强专业性案件占比增加。目前城管执法事项已扩充至633项,这些案件中,户外广告案件占比增加4%,房屋管理案件占比增加3%,施工工地案件占比增加0.11%,这就需要城管执法部门提升办案能力。”徐志虎介绍道。
而在市民投诉方面,徐志虎表示上半年共受理市民诉件5.75万余件,同比下降26%,排在前列的是市容管理(24.08%)、违法建筑(23.75%)、物业管理(14.48%)。上半年的“诉转案”(投诉转案件)率为22.62%,案由排前三的是占道设摊、跨门经营、损害房屋承重结构。“从2017年算起,预测投诉受理总量能实现‘三连降’,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徐志虎说。
城管执法更科学、精细、智能
以前的城市管理执法,都是“手开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徐志虎认为,“智慧城管”的建设和应用,为城管工作装上了“最强大脑”。
徐志虎介绍,在建成办案、勤务、督察、考核、诉件处置、管理执法联动“六大系统”的基础上,今年底,本市将建成“上海城管执法对象监管系统”,规划建设22个数据库,支撑六大核心业务系统更高效运转。
同时,城管部门将推动办案系统接入“一网通办”公共支付平台,年底前力争实现罚款线上缴纳。“智慧城管”也将尽快融入“一网统管”。此外,各区局将建立沿街商户、群租房等重点领域基础数据库,运用“颜色标记法”,在更多领域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支撑非现场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运转更精准高效。
例如,市城管执法局和市房管局联手建设“住宅物业管理与城管执法联动平台”,管理执法相互支撑,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保障。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开发了街面环境秩序管控、群租综合治理、渣土车违法运输管控模块,并将防疫“三色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实现分类分级精准执法。虹口区城管执法局建立了“一店一码”数据库,实现执法部门与监管对象双向互通,提升了城管执法服务效能。闵行区城管执法局则依托数据库,在车辆超限、跨门经营、渣土等领域试点非现场执法,实现“智能化”发现处置。
“三大品牌”助力“执法为民”
在城市管理中,依法执法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民”。徐志虎表示,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的初心,打造了城管公众开放日、城管社区工作室、城管局长接热线“三大品牌”。这些为民服务的项目,也成为人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比如,自2016年起,全市城管执法系统连续5年在7月15日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广大市民群众走近城管、了解城管、体验城管,架起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在今年的城管公众开放日中,崇明区城管介绍了2021年花博会的保障工作,让市民更了解花博会的建设进展。
又如,全市已建成5950家城管社区工作室,实现了居、村全覆盖。联络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均已公开,每周坐班接待市民。浦东城管还在区局微信公众号上增设"社区通"模块,在线接收市民投诉和建议,建立掌上城管社区工作室。
“下一步,城管执法系统将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超大城市环境品质。希望以一流的城市环境助力第三届进博会圆满举办,打造87公里世界一流滨水公共空间。”徐志虎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