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李军:为传播传统文化做更多事情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砂     编辑:吴南瑶     2016-01-24 17:43 | |

  小编的话 回忆起当时练功的情形,李军说:“那真的是苦啊,把腰放在腿上生撅,我天天哭,真不想干这行,我外祖父拿藤条打我。我就是被外祖父的藤条抽进这一行的。”

  

  (上图为 著名京剧演员李军)

  李军:为传播传统文化做更多事情

  朱砂

  舞台上,他是《宝莲灯》里的刘彦昌,是《梅妃》中的李隆基,也是《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舞台下,他身姿挺拔,嗓音洪亮,行事雷厉风行。他就是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军。

  2014年,李军作为上海的六个代表之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那次经历让李军至今难忘,也让他深感自己有责任要为弘扬京剧艺术做更多的事情。2015年6月,李军艺术工作室落户延安西路江苏路口的佳都大厦4楼,一个京剧票友们交流、演出的空间,就此诞生。

  1 被藤条抽进梨园行

  作为京剧界影响甚广的老生演员,李军不仅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更是获奖无数,曾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金奖、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荣誉奖等。

  李军出身梨园世家。外祖父是河北梆子演员,父母都是京剧演员。许是家庭氛围的熏陶,儿时的李军便对京剧有了特别的兴趣。

  父母工作忙顾不上照看孩子,就将李军放在外祖父家。外祖父买了把京胡给李军,李军竟然无师自通,只要是他熟悉的京戏,都能拉得有模有样。没多久,京胡就被李军弄坏了,外祖父说:“看你也不是个拉京胡的料,干脆练功吧。”

  回忆起当时练功的情形,李军说:“那真的是苦啊,把腰放在腿上生撅,我天天哭,真不想干这行,我外祖父拿藤条打我。我就是被外祖父的藤条抽进这一行的。”

  1978年,中国戏曲学院到山东招生,李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戏曲学院“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戏曲学校的5年学习让李军受益匪浅。在校期间,他先后师从叶蓬、王世续、刘盛通、李世霖、傅德威等名师,学习了《杨家将》《伍子胥》《红鬃烈马》《四郎探母》等二十余出“正工”老生戏。“当时,学校的校长是史若虚先生,他主张给我们开双轨课,文戏武戏都要学。在老师们的严格教学之下,我们的基本功都练得很扎实。”李军说。

  2 香港救场拜师马长礼

  李军出科后转益多师,在北京拜师梁庆云,马长礼和李鸣盛,赴台湾问艺胡少安,到香港求教钱培荣,近年又集中向杨派艺术家汪正华先生学了一批剧目。李军对自己的传道授业老师十分敬重,感恩于心。

  1988年6月,香港“京鼎影业公司”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邀请了十几位知名京剧演员到港演出,李军也在其中。演出吸引了大批京剧迷,连续几天,场场爆满。

  这一天,正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出演京剧《清官册》。马长礼在后台提前化好妆,正要登台时,嗓子却突然失音。在场的几位老生演员虽然也颇具水准,但一方面对《清官册》的戏不熟,另一方面,那是马长礼的拿手戏,没人敢轻易举旗救场。情急之下,一同应邀参加演出的裘派名净方荣翔想到了李军。

  娴熟的动作,镇定自若的神情,加上英武的扮相和洪亮的嗓音,李军的演出赢得了台下千余名观众的掌声。《清官册》圆满完成,马长礼走上台,拉着李军连连向观众谢幕。回到后台,马长礼定定地看了李军好一会,李军被看得不知所措,却听到马长礼对周围的人说:“这个学生我收下了,我要把我所有的戏都教给他。”那一年,李军25岁。

  3 “有进步”是最大的褒奖

  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当时,在山东省京剧院工作的李军参加了比赛,参赛作品是老生戏《击鼓骂曹》。李鸣盛先生是大赛评委之一。他看过彩排后,向素不相识的李军指出了一个错误:一个字唱“倒”了,并告诉了李军正确的唱法。第二天正式演出时,李军改掉了之前的错误,李鸣盛在台下颇感欣喜,对李军留下了好印象。那次比赛中李军获得了“最佳表演奖”。

  相识之后,李军每次到北京都去李先生家里求教。1995年,李鸣盛正式收李军为徒。

  每次李军到北京学戏,都住在李先生家里,李先生专门收拾出了一间房间。李鸣盛因为健康原因不能吃肉,但只要李军来,必定让妻子炖一锅红烧肉或者熬上一锅牛尾汤。他说:“小军身体太单薄,要给他好好补一补。”

  有一回,李军到北京参加“京剧之星”演出活动,因为同时还有其他戏要排,年过古稀的李鸣盛竟然亲自出马,替爱徒到电视台走台、站地、当替身。

  李鸣盛晚年生病,去世前,李军去看望老师,带着录音专辑的样带给恩师听。听完,李鸣盛说了三个字:“有进步。”李军说,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唯一表扬。

  4 事业巅峰再拜师只为悟道

  另一位李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老师是杨派传人汪正华。问他,为何在演艺生涯颠峰期还要拜师?李军的回答是:“悟道。”

  在李军的少年时代,同为京剧演员的父母曾与汪正华有很多交往,那时,几乎每周李军都会跟着爸妈去汪正华家。李军说:“有一年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我和汪先生在一个化妆室里,很多往事涌上心头。回上海后,我经常去汪先生家聆听教诲。我发现,汪先生对杨派的理解相当深刻,他说的那些是我以前阅历不深时难以体会的,便萌发了拜师的念头。”

  2007年1月,汪正华正式收李军为徒,并对他提出要求:收敛火气,重新下卦。他对李军说:“你先原汁原味地学下来,按照我教的去演,先不要辨别对错,等演出几次后慢慢琢磨,再考虑适合自己的演法。”

  在汪正华的指导下,李军掌握了杨派用嗓技巧和劲头,使得中低音变得更宽厚了。在演唱、念白等细节上也有明显提高。

  汪先生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口头上对李军的肯定却只有一句:“有点杨味了。”

  



  百姓舞台百姓唱 戏迷票友周周唱

  走上佳都大厦四楼,你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清代的蟒袍散发着威武气息,带着岁月斑驳的盔头,无声地讲述着梨园故事。一个转身,便走进了一个精致的小剧场。这里就是李军艺术工作室的所在,它正成为戏迷票友们聚会、演出、交流的平台。这里主办的“百姓舞台百姓唱”坚持周周唱的概念,从2月起每周二13:30-16:00均会按时开唱。

  星期天夜光杯: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想到要专门设立工作室?

  李军:我原本并不想设立工作室,之前有过不少同行开工作室,做得都不是太理想。身边很多朋友建议我开工作室,机缘巧合,让我找到这个场地。

  星期天夜光杯:听说李军艺术工作室主办的百姓舞台百姓唱——戏迷票友周周唱,很受欢迎?

  李军:这是我们今年元旦之后开始做的。我们联络了好几个区的票友协会,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戏迷大多是中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逸夫舞台那样的专业剧场里的京剧演出的票价对于他们来说,不便宜,一个月能去听一次就算是奢侈了。在北京有老舍茶馆那样的平台,戏迷票友们聚集在那里看戏、交流,上海有许多的戏迷票友,但是,还没有这样的平台。我们这里有容纳200名观众的小剧场,票友们可以在这里唱戏、交流。本来我们计划先从清唱开始,两三个月之后,请专业的京剧演员来给大家做一些指导。没想到大家的热情特别高,有过一次清唱的演出后,都觉得不过瘾,要彩唱。

  星期天夜光杯:为了这个工作室,前期你投入了多年积蓄,之后有什么计划吗?

  李军:我们也在探讨一些模式。比如,北京的老舍茶馆,是一杯茶15元,买一杯茶就可以听戏,这样的消费大家都能接受。我们也可以参考。我希望可以为弘扬京剧艺术多做一些事情。京剧艺术要广泛传播,靠的是广大的票友。影响了一个票友,带动的可能就是他身边一群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