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谈“善恶有报”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季音     编辑:王瑜明     2016-02-13 16:58 | |

  小编的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在民间流传很久矣,它告诫人们,做人一定要做个好人,切不可做为非作歹的坏人。

  谈“善恶有报”

  季音

  “善恶有报”,这是个古老的话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在民间流传很久矣,它告诫人们,做人一定要做个好人,切不可做为非作歹的坏人。

  近日,在媒体上读到一则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共同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寿命”的课题,对5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观察,发现一个为人善良正直的人,在“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变得活跃,免疫功能就强健,人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生病。反之,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当他们“心存恶念,负面思考”时,良性免疫系统会被破坏,走向恶性循环,使健康受损。研究结论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是符合科学的。

  我国早期的有些经典著作中,其实就有人论述过这个类似的话题,认为人的健康与人的品行密切相关。孔子曾说过:“仁者寿”,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可能健康长寿。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里说:“静则神藏,燥则消亡。”这里说的“静”,不是指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指一个更广泛的“静”,即做人要“静”,心态平静,安分守己,做个好人。而“燥”则是行为焦躁,心怀恶念,屡干坏事,最后结果是“消亡”。至于“善恶有报”的民间传说,那就更多了,流传最广的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还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这些民间传说是毫无根据的虚妄之谈吗?不是,它既反映了老百姓的善良愿望,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好人千古流芳,恶人遭到唾骂的真实故事,难道还少吗?

 

  据医学专家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而后者严重影响前者。人的健康长寿,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古人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正派的官员,他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光明磊落,这样他就胸怀坦荡,开朗乐观,这就十分有利于健康。那些大小贪官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盗窃犯,则是另一种心态,他们私欲无限膨胀,整天藏在暗处琢磨着如何去盗取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去窃取不义之财。但同时,他们又心怀鬼胎,心中七上八下,害怕一旦东窗事发,被人揪住尾巴。不待说,这种人不可能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健康与他们无缘。最后,落得人财两空,掉进法网。这,不是活生生的“恶有恶报”吗?

  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是唯心论,他们也说出了许多道理。当然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不过,笔者认为美国科学家的有关研究成果,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不管怎么说,做人总得要力求做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