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书籍,我们的老祖宗发起过“晒书节”。从现有史料来看,晒书活动被官方重视的时代始于宋朝。
能否再兴晒书节
傅震
从小就被告知“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书籍”。记得上小学时,文具店里有专门卖包书纸的,新学期的课本一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包书。有零花钱的,就赶紧去店里挑选各色包书纸。没钱的,就四下里找过期的画报来包书。总之,书是一定要爱惜好的。虽然那时无法领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奥义,但我很清楚,每一本书里都有我不懂的知识。那时起,我对书就有了敬畏之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我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了。生活改善了,换了几次房,搬了几次家,最累的活就是捣腾这些书。每次发现有书霉变、损坏我都会心疼。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人类才有了书籍。为了保护书籍,我们的老祖宗还发起过“晒书节”。
清代学者朱彝尊曾指出:“考唐宋元藏书咸极其慎重,献书有贵,储书有库,勘书有员,曝书有会。”他讲的“曝书有会”,就是我国历史上延绵了几个朝代的晒书活动。目前最早的有关晒书的记载来自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从现有史料来看,晒书活动被官方重视的时代始于宋朝。当时宋人留下的笔记中亦有记载:“秘书省岁曝书则有会,号曰曝书会,侍从皆集,以爵为位叙”。推而广之,在官方和民间就逐步形成了“晒书节”。
我国幅员广阔,日照差异大,各地选择晒书的时间也有不同。“宋代秘书省,每岁有仲夏曝书之例”。清代的北京就有六月六晾晒书籍的习惯。“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晒衣物书籍,谓可不生蠹”。也有七夕晒书的。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中记载了七月七日晒经书而不蠹的习俗。明朝陶宗仪有诗《七夕次万山韵》:“曝书偶忘今朝是,乞巧欣逢此夕临。”清朝乾隆皇帝在《喜晴……是日七夕》诗中说:“正当复七日,……曦朗曝书宜”。可见,古时候在仲夏或初秋时节,晒书活动是很普及的民间节日。
其实,每年安排某一天各家各户都来整理、晒晾一下书籍也蛮有意义的。最近我在整理藏书时,翻出一些四十多年前买的书,颇有感触。那时我买的一本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的《黄安石诗文选注》,署名是广州铁路局广州分局、广州工具厂、广东省军区、中山大学黄安石诗文注译组。另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选译》,署名是北京卫戍区某部六连《史记》选译小组。抚摸着这些书的封面,体会着世态炎凉,体会着时代的进步。定期整理书籍,也能审阅自己文化素养的心路历程。翻弄着文学书、历史书、哲学书……感知着自己的成长,也可谓是件趣事。
当今如果要过“晒书节”,不仅可以发扬爱书,惜书,护书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乘机开展朗读会、赛诗会、图书友情交换、慈善捐书等有益的社会活动,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我期盼着:能否再兴晒书节?
或许有人会说,此议甚为不合时宜。现在的年轻人爱读电子书,难道也要晒么?我说是啊,网络病毒,如同书蠹;作为电子书载体的电脑手机,按时清理,不就如同晒书么?方法不同,其理一也。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