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建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五年来,作为一所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国际交流、数字服务以及文创产业于一身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以饱满的文化自信不断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的美术展览和学术成果树立民族精魂,用多元的教育活动滋润百姓心田。
五年间,中华艺术宫共接待观众1230万人次,举办展览180余场。开展公共教育活动760多场,1100余名“文化志愿者”为观众服务近25万小时,开发文化创意产品360余款……一座整洁、诚实、友好、美丽、知性的美术馆屹立在浦江之滨。
重传承,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年初,为学习和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艺术宫组织了沪上部分理论家、美术家、媒体人举行了“文心雕龙——超越时代的中国山水画传统”研讨会,以“文心雕龙”为题,围绕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画健康发展等话题提出了许多有深刻见地的观点。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认为:“‘文心’就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雕龙’就是以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族的灵魂,而‘超越’则是要求我们的艺术作品具有动人心魄的审美魅力,这种审美魅力不仅能够超越地域和民族,还能够超越文化,超越时代,也就是能够表达人类共同的心声。”著名画家萧海春认为:“中国传统绘画有特定的笔墨程式,这都是人类文化的财富和瑰宝,我们不仅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还要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文化的根。”
不忘根本才能开拓未来。中华艺术宫在开馆之初就策划了“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上海画坛流派林立,在以中西并陈、求新求变为特征的中国美术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独领风骚。以“海上画派”为开端,历经现代美术教育的文化启蒙、西洋画运动的形式拓新、新兴版画的救亡图存、商业美术的贴近生活,到新中国时期主题创作的宏大叙事、笔墨再造的时代新篇,一定程度上,近现代的上海美术凝聚着中国美术的精粹,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中国近代的美术大家几乎都与上海有缘。而其中许多人都将自己毕生的精品捐给了国家、奉献给社会。中华艺术宫开馆之初就设置了林风眠、贺天健、关良、谢稚柳、滑田友、吴冠中、程十发七个名家陈列馆。之后又陆续举办了华君武、俞云阶、贺慕群、贺友直专题陈列,海内外艺术爱好者来到中华艺术宫就能欣赏到匠心独运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
吴冠中先生曾经说:“中国人需要审美教育,如果有一面墙,我的画一直挂在那里,让孩子们看到什么是美,我就很高兴了。”现在,每天都有学生在吴冠中展厅里临摹他的作品,吴冠中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会开怀大笑。
靠创新,谱写时代史诗
五年来中华艺术宫向社会呈现了多个主题鲜明、规模宏大的专题性学术大展。李磊介绍道:“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用美术作品和美术展览展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觉醒、救亡到建设、复兴的伟大历程,展现为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们力图书写伟大时代的新史诗。”
2016年著名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受中华艺术宫之邀,策划了“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展览汇集了280余件20世纪以来的中国人物画代表作,通过“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代与生活的礼赞”、“思想与语言的自觉”三大板块,以艺术表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为主线,不仅基本廓清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概貌,同时也映现其面对社会现实的发展、面对西方艺术的冲击所做出的反应。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周思聪的《矿工图》、朱振庚的《戏曲图》等作品均与现实人生保持着相同的脉动,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严肃的文化思考,不仅从纵向上梳理了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而且从横向上展示了多个流派的涨落。为时代写照,为人民传神,中国现代人物画犹如一部生动的视觉文献,形象地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亦反映了文化的转型与思想的变革。这个展览基本呈现了一部形象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史。同时,这些经典作品也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艺术的变革与创新。观众漫步于展厅,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现代人物画异彩纷呈的发展概貌,而且能够感受到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蓬勃生机。
今年中华艺术宫即将推出“江山如此多娇——当代中国美术的文心与诗意”。策展人裔萼介绍说:“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艺术以此为转折点,揭开新的一页。开放的时代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当代艺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缤纷多彩之貌。此次展览梳理1978年至今40年的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映现中国艺术的文心与诗意。从‘历史之思’、‘现实之情’、‘自然之诗’、‘实验之路’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展现中国当代活跃的艺术观念、纷繁的创作手法以及多元共融的繁荣景象,并以此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多娇江山的新面貌以及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昂扬向上的新风采。”
根据中华艺术宫五年发展规划,到2019年将结合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出“励新之路——新中国70年视觉纪事”,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将推出“太阳从东方升起——历史选择100年美术作品展”。
信息链接>>>
●2012年《海上生明月——中国现代美术之源》
上海是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发源地,传承创新、包容兼济的精神造就了"海派"美术多样性,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丰富多彩奠定了基础。
●2013年《锦绣中华——今日中国美术邀请展》
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表现为创作的自由和果断,今日中国美术是历史上最为欣欣向荣、丰富多彩的时期,这是时代进步、社会繁荣的最好体现。
●2014年《中国新表现——新时期中国表现性绘画》
“表现性”绘画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它表示更加接近人的主观性,而对事物的主观性描绘是中国传统美术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法。
●2015年《东方之路——中国现代美术的建构》
面对扑面而来的西方文化和艺术,如何坚守中华民族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同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美术是所有中国美术家无法回避的课题。
●2016年《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
以中国传统笔墨画现实主义人物题材是当代中国绘画的一个创举,从徐悲鸿、蒋兆和等肇始,到方增先、黄胄等成型,到方思聪、施大畏等创新,已经成为蔚为大观的中国体系。
●2017年《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美术的文心与诗情展》
赞美祖国、讴歌时代。中国的美术家以非凡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谱写着时代的华章。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