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正文

晨读|自然的价值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世旭     编辑:钱卫     2019-12-05 07:00 | |

  古人试图通过自然去体悟宇宙,赋予了自然以特殊的价值。亲近自然的生活代表了从容的、自如的、更富于诗意的生命姿态。

  记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地为了扩大对本地山川人文的宣传,时常邀请和组织文化人的采风,我蒙不弃,也曾多次忝列其中。每次我最为专注也最为兴奋的是可以由此饱览各地的自然风貌。

  这种对大自然的喜好,首先是源于天生的性情,其次是受到传统的影响。

  晋、宋之际的诗人兴起了山水诗、田园诗的写作,代表性的作家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渊明与谢灵运。有论者认为,中国人此时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自然美。近代美学家就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而事实上,中国古人对自然美的发现要早得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以至于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

  人们对自然美的发现,固然因为“自然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人们所以发现并加以描述,却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只有与人的精神因素结合起来,自然之美才能显示为对于人有意义的“美”。

  中国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强调秩序和道德,在此前提下给出了生命的意义。但因其现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难以保持相对的超脱。正因此,自然以它永远具有的无限可能,化生万物却始终保持自身的虚静,不因世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的品性,以及由此衍生的精神意义,成为人们摆脱俗世的成败毁誉羁绊的一种寄托或至少是一种慰藉。

  崇尚和热爱自然,就是崇尚和热爱自然本身,崇尚和热爱自然所固有的无处不在的美好和情趣。

  人多有慕名趋名心理。因而凡名山名川名景名胜名石名树,人们便趋之若鹜,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呼朋引类,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往来如织。由此有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如果仅仅是为了极言泰山、黄山之胜,没什么不可以。如果真以为从此无岳可朝,无山可看,恐怕就未必见得。

  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其心悠然,其身却并不在南山;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后人赞之极具“独坐”之神韵,而敬亭山则不过是宣城外一座寻常峰峦,有名的只是六朝以来的江南名郡宣州;写了前后《赤壁赋》的苏东坡,在一个极平凡的月夜游了一座极平凡的寺庙,同样留下传颂千古的《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山水除因东晋琅琊王司马睿避难而小有名气外,并不是特别的名胜。

  自然形胜的奥妙无可穷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其高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其壮阔;江南秀丽,塞北苍茫;皇宫巍峨,村落淡远。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中玄机,在于非止于目之所接,乃归于心之所得。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种种不同,面对同样的景观,各人的感受完全可以是大异其趣的。

  曾在火车上见到一位来自塞外戈壁的旅游者,花了巨资专程来南方度假,并不寻访名胜,而是一味地晓行夜宿乘车坐船,他需要的只是这满世界的草与树的绿色,水与雾的湿润;平生但得机遇,能够北上南下东奔西走,甚至远涉重洋,历览五洲,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三五友人,浮生但得半日闲,相邀于所居既久的城市郊外,或疏林或荒湖,置几碟小菜,举几盏薄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其兴不也足以使人不知东方之既白么?

  法国近代作家卢梭说:“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大家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正是在这本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奉它的作者。”(《爱弥儿》)卢梭所谓的“作者”是指上帝,而我以为所谓“上帝”不过是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王羲之早有意义相似的表述:“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兰亭诗》)这是说:当我们凝视着辽阔而明朗的世界时,真理就自然地呈现在面前,我们能够感受到一切存在之物都蒙受着造化的恩惠。

  古人正是试图通过自然去体悟宇宙本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赋予了自然以特殊的价值:亲近自然的生活,代表了对俗世荣辱与利益的超越,代表了从容的、自如的、更富于诗意的生命姿态。(陈世旭)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