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街镇报: 天平家园鹤翔航头朱家角古镇泗泾 今日九星宝山社区璀璨徐家汇定海家园科瑞物业湖南社区健康枫林今日虹梅今日练塘龙华社区曲阳社区庙行之声北站社区江桥报太平家园嘉兴天地美丽顾村和谐盈浦金泽报道康健社区走进广中川北印象重固家园今日佘山永丰社情友谊社区今日张江今日真如宣桥之声岳阳家园宜居东明新车墩报今日宜川九里亭金杨家园 白鹤天地 漕河泾 金罗店香花桥春申家园安亭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李东荣:科技在金融业的创新和应用 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

  人物介绍:李东荣,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在7月8日的“第七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李东荣结合自己在金融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从历史、宏观和全球三个视角,分享了他对金融科技的观察、思考。

  他认为,

  以历史视角看,金融科技发展由来已久,正朝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应用发展速度比较快,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及时做一些前瞻性,开放性的研发储备还是有必要的;

  从全球视角来看,金融科技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世界各国,包括国际组织,各国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也从最初的审慎观察,变得更积极包容,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也在不断融合、推崇。

金融科技发展要平衡好创新与监管

  2017年,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在李东荣看来,在当前这样一股全社会关注金融科技的热潮中,金融从业者尤其应该客观冷静,不应该刻意割裂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关系,忽略金融本质属性和技术发展的规律,过度炒作尚在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由来已久,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货币形式的转变,解决了信息交互传递的速度和成本效率问题,使得金融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跨期、跨地域的资源配置。随着现代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已经先后经历了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的阶段,正在朝着移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更高阶段发展。”

  李荣荣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金融业在应用技术方面,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现在很多新兴的科技企业也进军到金融企业,和金融业相互融合。其中,银行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成果显著,其设备与技术更新迅速,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更是逐步实现了银行的实时化、随身化、移动化。”

  李东荣表示,最大的四家传统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和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结对子,这对促进金融科技非常有利。“科技在金融业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从业机构,应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金融科技,积极探索和运用新技术,巩固传统优势,解决自身短板,培育发展新功能。”

  同时,李东荣认为,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因规制不健全、竞争不充分、非市场行为干扰等体制机制因素或是部分从业者自身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理解不到位,而引发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失衡,金融资源体内循环、金融创新脱实向虚等现象周而复始地出现。

  因此,强调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必须杜绝“伪创新”,始终不能脱离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必须坚守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严格按照经济金融规律办事,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有效金融需求,去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

  “纵观全球金融发展史,每一轮重大的金融创新在诞生之初往往也伴随着风险的快速累积,导致通货膨胀幅度上升、资产泡沫加速形成,甚至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李东荣还指出,在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必须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的适度平衡。一方面要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的理念,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创新管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应用试点,产品实验,让所有金融产品创新“走得动、行得通,坐得正”。另一方面通过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并行互补,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金融科技风险全覆盖的长效监管机制,让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创新“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

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有多渠道影响

  李东荣还表示,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现代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金融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仅会影响居民消费、投资支付等习惯,还会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生态等带来影响,站在宏观金融运行的角度看,上述影响必然会对长期所倚重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稳定框架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

  当然,从目前和金融科技相关的规模来看,和金融总量的规模相比,涉及金融科技的业务规模比较小,短期内很难对现行的金融运行方式产生重大改变。目前,在缺乏足够数据基础的情况下,要准确的量化金融科技的宏观影响比较困难。“但我认为,中国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应用发展速度比较快、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及时做一些前瞻性,开放性的研发储备还是有必要的。”

  李东荣认为,从金融稳定的方面看,金融科技发展对其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

  在正向上,其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健性。金融科技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将更多的小微经济主题,纳入到经济金融活动,有助于降低风险的集中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

  负向上,由于金融科技的技术性特征,在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的金融服务时,会使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同时,金融科技主体依托网络效益、规模效益,更容易实现跨界混业经营,也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竞争和系统性风险问题。

  李东荣表示,针对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际的普遍现象,国内业界、学术界,可以参考借鉴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分析框架,做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去年11月,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应2017年20国主席国德国要求,成立了金融科技小组,研究这个课题。这两天德国汉堡峰会的主题,今年也集中在金融科技方面。不久前,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了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报告总体结论是:目前,暂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影响到了金融稳定,但是监管部门仍需重点关注一些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日本政府最近也提出,要设立金融科技实验中心。”

  除此之外,李东荣还指出,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也具有多种影响渠道。“就货币政策工具来看,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金融科技业务,降低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但同时,部分金融科技业务的货币创造功能,使得传统货币层次边界变得模糊,使得数量级货币政策效果会降低。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增加了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剧,增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难度和成本。互联网支付等电子化货币规模的快速扩张,将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使得货币乘数、流通速度以及需求函数的估算,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金融科技早已是全球性议题

  李东荣指出,随着世界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早已经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各国及国际组织、各国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的态度也愈加积极包容。比如,美国比较早的使用金融科技的概念,英国最初使用了替代性金融的概念,中国则是在推进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使用了互联网金融这个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概念。

  “很多国家的监管部门和国际组织,出台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到, 各国对金融科技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性的原则,包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消费者保护为前提,以发展普惠金融危重点,以风险防范为核心,以标准规范为基础,鼓励多元化的主体良性竞合。”李东荣认为可以合理参考这些共识,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框架。

  李东荣还强调,必须客观认识到各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目标诉求有所不同。“从制度环境看,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传统金融体系十分发达,法治监管体系也比较完善,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成本很高。而中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面临的监管环境比较包容,从目标诉求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不同。"

  李东荣总结到,在中国发展金融科技,需要考虑到制度环境、发展阶段、现实基础等多种因素,同时,要保持定力,明确目标诉求,坚持国家立场,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同时,他还指出,中国在金融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应用规模上,虽然处于国际前列,但也要清醒地正视短板与不足。“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科技得到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一些新业态,涌现出了一批金融科技的创新企业,新兴的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探索、深化。并与之相应地建立了基础的监管规则体系,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行业管理体系。从全球范围看,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特别是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取得的进展,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

  但李荣李提出,客观上来说,中国在原始的业务模式开发,核心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研发,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等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短板与不足,需要尽快补齐。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今日热点
发布评论
您还能输入300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

阅读上海100胜 14 | 浦江十景之水门新颜 十六铺老码头起航文创新旅程 2017-07-15 12:35
聚合
共舞长江经济带 共舞长江经济带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承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网络媒... [详情]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豪华品牌遥控车匙大集合 你最喜欢哪款?

汽车遥控钥匙作为连接车主与爱车之间的重要工具,无论实用性还是设计... [详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新民地铁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