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财经 > 正文

金融危机十年后,全球金融格局发生了七大变化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连建明     作者:连建明     编辑:任天宝     2018-10-15 16:13 | |

VCG41598313901.jpg

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连建明)“2018 上海全球金融论坛——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和含义”国际研讨会今天起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联合举办,会期2天。与会专家致力于分析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揭示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判其未来趋势,并且将特别考虑中国在全球金融变局中的角色。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IMF原副总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John Lipsky,IMF研究部副主任Jonathan D.Ostray,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及首席财务官Leslie Maasdorp,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张礼卿,标普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Paul Gruenwald,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以及柏林经济大学教授Hansjörg Herr等多位国内外嘉宾发表演讲。

  今天上午的会议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就“近十年美国政府债务演变格局和风险含义”进行主旨演讲,他回顾了2000年以来美国发生的两次金融震荡,第一次是2000年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美国股市出现泡沫,美国股市总市值约为GDP的两倍左右,随后股市出现大跌,总市值跌去了约10万亿美元。第二次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当时房地产总市值比GDP高了约10万亿美元,由于房地产还有各种债券等衍生品,这场次贷危机就波及债市股市,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危机之后,美国靠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债务大幅增加,如果政府债务达到美国GDP130%至150%,就可能发生新的金融危机。

  IMF原副总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John Lipsky进行“后金融危机十年的持续挑战”演讲,他指出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但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他认为主要是全球投资不足,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所在,而投资不足是差强人意的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原因。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今天上午发布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对外金融》的研究报告,报告总结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十年来全球金融格局发生的七大变化:一是危机后各国中央银行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增大了;二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前所未有的显著化和复杂化;三是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金融监管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四是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五是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总量收缩,结构改变;六是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七是与金融相关的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其对金融业的推进作用、对金融生态和功能的影响前所未有。

  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和中国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中国在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本身在危机后加快了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步伐。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