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财经 > 正文

外滩大会 | 《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发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陆佳慧     2020-09-26 13:27 | |

图说:2020全球金融科技TOP10国家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摄(下同)

   今天上午,《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在外滩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全球金融科技前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德国、荷兰和法国;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第一梯队8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与旧金山(硅谷)、纽约、伦敦、芝加哥,中国城市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表现亮眼

   该报告由浙江大学-蚂蚁集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联合发布。“全球前十除中国外均为发达国家,中美‘双雄’当之无愧。”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列出数据: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上市企业数量占据前十国家总和77%,市值占据89%%;累计融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非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占据前十国家总和的66%,融资额占据76%。

   从产业来看,美国位列第一,高融资未上市企业292家,上市企业市值为1.3亿美元,均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列第二,表现亮眼,中美产业得分分差小于0.05分,高融资为上市企业累计融资额达9.28亿美元,上市企业数60家位列全球第一,此外中国数字支付交易规模超十强其余9国之和。

   从生态来看,发达国家生态优势仍然明显,前十国家9个为发达国家,中国位列第3位,以色列、新加坡、瑞士等国因雄厚的金融和科技产业基础、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政策监管环境表现优异。“对中国来说,生态优化将是重要机遇。数字基础设施、法律基础设施、监管能力、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大有可为空间。”贲圣林说。

   从全球国家表现来看,金融科技发展形成“三模式造就三巨头”各领风骚的态势。贲圣林说,中国金融科技用户全球第一,人口总量也有绝对优势,数字支付用户超过8亿人为全球最多,这使得中国形成市场拉动的模式,重金融科技应用与体验提升;而美国是技术驱动的模式,重科研能力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英国则更重监管体系完善与整体生态优化。

图说:全球金融科技生态TOP10 国家

   未来金融中心也是科技中心

   《报告》对比10年前与当今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发现,当今市值十强公司科技行业占据7席,“硅谷完胜华尔街”意味着,科技将成为所有金融服务的“地盘”。《报告》还显示,中国已经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大世界级金融科技聚集地。其中,上海作为长三角引领城市,金融科技发展优势明显——上海数字人才及高端金融人才(CFA持证人)数量全国第一;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上海科技支出全国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上海布局丰富。

   今年以来,上海连发多条关于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引进等政策,科技企业也纷纷在沪落子。研究者认为,上海正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有望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弯道超车。“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已成为全球共识,“以科技激发传统金融,是上海超越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把钥匙。”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说。

   金融科技驱动地方金融发展新格局

   “金融科技绝对是今年中国金融最热门的关键词,没有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论坛上说。屠光绍梳理地方发展金融科技的主要政策发现,支持政策多达三四十份,这些政策集中在研发与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集聚、运用和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的营造五个方面;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所在地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吸引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类优势资源是地方发展金融科技的目的。

   屠光绍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秘诀”正是激发了地方经济的活力,而地方发展金融科技也将驱动地方金融发展新格局,使地方金融发展方式发生变动,引发地方之间金融竞争的变局,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他同时犀利指出,地方发展金融科技还需注重薄弱环节——例如加大综合数据开放,促进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形成,支持金融科技企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协调监管形式更有有利的生态环境等。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