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飞燕报春 | 从凭证买粮到持卡随处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硕     作者:杨硕     编辑:杨硕     2018-10-20 14:22 | |


   1994年12月18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本市最后一张票证-汽油票明年将寿终正寝》的消息,虽然这篇稿件篇幅不长,但是所报道的事件意义深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越来越丰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很多票证渐渐地失去了它的作用。伴随着汽油票的“寿终正寝”,陪伴上海市民长达四十多个春秋的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商品越来越丰富,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网购平台里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支付方式也越来越便捷,电子支付的便捷迅速席卷了我们的生活。第三方支付的兴起让消费者更容易地享受到电子科技发展的成果:在街头买个烧饼,在小吃店买份早点,都可以扫一扫立即支付成功,更不必说在大商店、大超市等地电子支付的便捷了。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粮票、布票、油票等需和人民币配合使用的各种各样票证,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的限量供应,平衡着数亿中国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在特定历史时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1955年起,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实行票证制度,并采取按人定量发行的办法,“票证”也从那时起深入人心。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停止使用,票证作为流通领域的凭证,在中国使用达40余年。

  这其中,最早消逝的是那些工业票证,后来副食品票证也不需要了。随着“的确良”等化学纤维布料大量出现,布票也消失了。再后来,粮食市场放开了,人们不再使用购粮证去粮站买米了。

  1993年3月30日,本报曾报道了“上海粮票下月起取消”的消息,记者在文中写道:上海居民日用消费品票证中“票龄”最长的粮票油票,还有最后一天就只有其纪念价值了。市政府宣布:自4月1日起取消粮票。这是几十年来名目繁多的消费品票证中,完成“历史使命”的最后两种。并指出“上海市场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稳定,繁荣,活跃,商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有的票证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百姓的收入不断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凭票定量供应的状况,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百姓的消费从“有”向“好”转变。消费品的购买从上世纪50~70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电话机、录放机、电冰箱、空调器),到现在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等等。

  此外,生活里还出现了各种“卡”,人们消费刷银行卡,坐车刷交通卡,看病刷社保卡,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得太快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又有了移动支付,手机上用微信支付,支付宝转账,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球购,快递员能送货到家。除了购物,生活缴费如水、电、燃气都能在线支付等,不再需要去银行排队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