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四叶草夜话|口袋里的钞票多了 阿拉窝里厢的进口商品越来越多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作者:张钰芸     编辑:裘颖琼     2018-10-27 12:53 | |

VCG4188294656.jpg

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你家中,有多少进口商品?写下这个问题后,我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家。

  书桌上有一支凌美(LAMY)钢笔,这是一家欧洲钢笔生产商,总部位于德国海德堡,如今上海的各大商场里都能看到它的专柜。Iphone7正在旁边充电,尽管Iphone XS已经上市,但我还没准备更换。一包刚刚拆封的日本卡乐比薯条,是零食柜里的常客,购自某宝。刚刚休假回来的同事在微信上告诉我,下周一会把机场免税店里买的雅诗兰黛小粽瓶带给我。

  目力所及之处,就有这么多的进口商品,而这对于你我来说,早已是生活的常态。谁能想到,1979年1月,中国进口的第一批可口可乐,曾被视作奢侈品。夏普的电视机还要凭票券购买,价格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改革开放四十年,进口商品不再是稀缺品,而成为了我们的日用品。曾经要凭票买、攒钱买、托人买的“洋货”,如今线上线下随心购。而在9天之后,国家会展中心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将带来全球好货,供我们挑选。

  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前,我已经采访了不少展商。他们有的很高大上,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直升机从马来西亚一路飞来,重达200吨的龙门铣从德国漂洋过海,镶了一万颗粉钻的“鞋王”要在上海全球首发。他们有的很接地气,澳大利亚的婴幼儿奶粉,美国的保健品,新西兰的新鲜牛奶,加拿大的麦片,是人人买得起的商品。他们有的很有科技含量,比方说可以“靶向阻断”肿瘤细胞DNA修复路径,从“源头”上杀死癌细胞的新药,比方说可以测量人体数据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甚至于还有“会飞的汽车”。

  把最新最好的产品带到中国,甚至于说为中国市场而研发,已经成为了展商们的共识。在这背后,是中国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件进口商品就能引发轰动,到数以万计的进口商品同台竞技,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钞票多了,购买力大大提升了。

  这两天,“四叶草”里人来车往,一派忙碌景象,已是全面布展之际。等到11月5日盛会开幕,五洲四海的来客,漂洋过海的新产品,都会汇聚于此。站在30万平方米的展馆中,会有一种 “天下精品尽入吾彀中”的自豪,我想,所有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进口总额从187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增长664倍,年均增速为18.1%,而主动扩大进口的进口博览会将成为再出发的起点。期待六天的展期之后,这些漂洋过海的展品能够变成商品,价格合适、质量过硬、设计新颖,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