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改革开放再出发|世界级展会提升上海形象和品格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作者:张钰芸     编辑:任天宝     2018-11-22 16:16 | |

binary_middle.jpg

图说:国家会展中心航拍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徐程 摄(下同)

  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这既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新创举,也是我国会展业进入新的红利期的里程碑。从浓缩了中国外贸发展史的广交会,到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的进博会,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会展业不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更为世界、国家和产业搭建起经贸交流、对外开放的舞台。

  上海历来是中国会展业的“领头羊”,无论是办展数量、专业展规模还是展出面积,用“一枝独秀”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从上世纪80年代的初试啼声,到如今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一路走来,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上海车展打响上海会展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枪,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投入运营标志着现代化展馆的出现,上海世博会将大型国际展会的管理水平推向新高点,首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更加令人瞩目……上海会展业的“加速跑”恰如改革开放的“同期声”,既引领国内产业变革,又改变城市的面貌和品格,成为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binary_middle (4).jpg

图说:已经成为了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

  上海车展打响第一枪

  进博会、上交会、上海车展、工博会、美博会、医药展、华交会……一年365天,上海的展馆里大大小小的展会不断,预计到2020年,上海年展览总规模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但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上海却几乎无会展业可言。

  改变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中国展览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1984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会展业的“国家队”成功组建。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无法达到现代展览业发展的要求。展馆只有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农展馆,总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专业会展公司数量很少,主办者大都是港台和欧洲机构,展会则主要是国外友好城市举办的一些来华展示活动。

  但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上海车展成为一扇打开的窗口。上海大众成立4个月后,1985年7月3日,第一届上海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横空出世。尽管当时1.5万平方米的展览场地,仅仅陈列100余辆车,却吸引了约10万观众。当时的报道称,“这是一次展示80年代汽车工业新成就、谋求汽车工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奔驰、通用、福特、雷诺、雪铁龙、标致、菲亚特、日产、马自达等国际巨头们开始露面。至此,拉开了上海车展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序幕。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会展业进入了成长和壮大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专业展览公司、展览服务商也逐步出现并蓬勃发展。从那时起,国际展览业协会与中国会展业的联系也逐步建立,并不断密切。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城市陆续建立了会展业行业协会。

  此外,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力,也让每逢单年举办的上海车展完成了体量上的快速扩张:1993年上海车展从上海展览中心迁至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2001年上海车展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世贸商城和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三馆联动,展览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2003年是一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车展,主办方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重新定位,并成功移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被全球各大汽车厂商正式列为“A级车展”,成为其竞相追逐的舞台。

  2015年的上海车展迎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并移师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出规模由2013年的28万平方米直接扩增至35万平方米,几乎囊获了国内外所有汽车品牌。同时,以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汽车的高调亮相,也引领了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浪潮,成为上海加快向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缩影,也成为了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

binary_middle (1).jpg

图说:2018人工智能大会高科技企业展台

binary_middle (2).jpg

图说:2018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ABACE2018)

  东西展馆“两翼齐飞”

  2001年11月,德资背景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投入运营,上海拥有了现代化的大型展览馆,并带动整个浦东新区的会展业发展。时隔13年之后,位于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竣工,这座外观呈四叶草造型的世界最大会展综合体的建成,使上海拥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可用场馆,成为全国和亚洲展馆面积最大、硬件设施一流的展览城市。至此,上海会展业从展馆布局上来说,形成双管齐下、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上个世纪,浦东展览业基本为零,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状况。作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总经理,迈克尔感到无比自豪:新国际博览中心被国际展览联盟(UFI)誉为“全世界最繁忙的会展中心”,同时也是全球综合效益最佳、股东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国际会展中心之一,每年到这里来的专业买手达500万人次,参与观众达1000万人次。而他本人也荣获了2017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这是上海市政府为在沪优秀外籍人士颁发的特殊奖项,旨在表彰他们在上海各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国际博览中心都是上海最大的展馆,承接一系列重要展会,见证上海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快速发展阶段。十几年后,上海会展业频频发出呼声,很多大型展览想扩容,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展馆,多年没有特大型展馆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由此,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应运而生。

  “2012年,时任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把我叫去,说想在上海建一个新展馆,让我调研以中国会展业的世界地位而言,是否需要如此大型的展馆。”当时的王志平还是负责广交会承办工作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董事长,为此他去了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全球知名展览公司CEO面谈。“我问他们,如果你们要到中国办展会,首选哪个城市?所有的人都回答我,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经济、贸易、金融的中心,再加上周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达,办展环境也是最好的。”

  多方调研之下,在上海新建大型展馆已经板上钉钉,但选址何处还是问题。王志平告诉记者,经过多次现场考察,青浦区映入眼帘。“这个地方距离机场、火车站很近,进出江浙方便,物流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这是青浦最大的区位优势。最终我们选择了这里,事实也证明非常正确。”在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启动后,王志平的角色也转变为“开拓者”,他成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的首任董事长,从规划、建设一直到运营,见证了整个过程。“我们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高大上。当时上海有17个展馆,国家会展中心不会去和它们抢生意,而是要举办更多的高端展会,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2014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览场馆全面竣工,建成后的国家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包括4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相当于2.5个新国际博览中心。2015年,它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就大大提升上海会展业的能级,上海的办展数量首次超过广州,排在全国第一,并保持至今。“北京、广州等地的展览都来了,它们不仅仅是移师上海举办,而是上海给了它们扩大展览规模,提升展览能级的硬件和软件。再加上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会展中心的作用已经充分发挥。”

  尽管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已经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但在王志平看来,还是留有遗憾。“我们的室内展览面积是世界第二大的,40万平方米,世界第一大是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达到47万平方米。希望上海高水平的管理手段能够弥补这一遗憾。”

  世界级展会选择上海

  一个展会改变一座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之于上海,就是这样超然的地位。8年之后,首届进博会落地上海,更为“国际会展之都”的建设加上重重砝码。

  2002年3月,陈先进受命调入申博办担任副主任,从此开始长达10年的世博会生涯。如今作为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如此评价上海世博会:“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昭示着中国已有能力办一个最高级别的展览会,这是成为会展大国的重要标志。”

  世博会对上海的深远意义,对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大力促进,足以用一本书来讲述。陈先进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和窗口,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缩影,世博会也大大促进上海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使我们的会展业与各国的会展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拓展,从而为上海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于世界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还在城市运行管理、市民素质修养等“软件”上整体提升。“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是上海世博会留下的精神财富,八年之后,这20个字也能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养料。

  进博会“不是一般性的展会”,陈先进说:“进博会将会展业和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发展战略联系了起来,对我们从事会展业的人来说,是非常兴奋和光荣的。”进口博览会选址上海,对上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会展杂志社社长倪玮说,上海已经拥有全国最大的会展体量,去年举办的国际展展览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展览项目数、会员数在全国排名第一和第二。“据我们统计,近三年以来,在上海举办的展会数量在550个左右,预计未来总展出面积还有增长空间,而进博会将成为撬动上海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支点。”

  作为进博会在会展领域唯一配套论坛,中国会展业国际经贸论坛在上海举办,与会人士纷纷表示,进博会已不单单是一个展会,它还是一个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共产品,这在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上,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原商务部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会展业与贸易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人类社会最早的会展业雏形就是各种集市。“今天,贸易对全球GDP的贡献已达到三分之一强,这当中离不开会展业做出的贡献。现代会展业既是国际经贸的风向标,也是各种全球新品发布的首选平台。经济全球化,离不开会展业的国际合作。”

  纵观国内外发达地区,无不形成了发达的会展经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意大利的米兰、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对于上海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每一个重大活动的举办,都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机遇,每一场重大展会的召开,都是会展业再进一步的良好契机。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创新发展大事记】

  1984

  7月,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国家队”初试啼声。

  1985

  7月,第一届上海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横空出世,100余辆汽车吸引了约10万观众前来参观。

  1999

  在上海注册的汉诺威展览公司成为国家取消展览公司出资比例限制之后的第一家外资展览公司。

  2001

  11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投入运营,上海拥有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展览馆。

  2002

  4月,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成立,会展人有了自己的家。

  2010

  上海世博会圆满举行,中国对大型会展活动的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

  2015

  3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投入全馆试运营。

  2018

  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