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通信 从弄堂传呼到智慧之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敏岚 叶薇     作者:沈敏岚 叶薇     编辑:钱文婷     2018-11-27 09:51 | |

binary_middle.jpg

图说:“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一位参观者用最新的手机拍摄曾经风靡一时的移动电话展示区域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我们登机了,航班号是……”结束厦门旅程,老秦给女儿发了个微信。两小时后,出虹桥机场就坐上女婿的车,一点没耽误。

  “40年前,每次回上海探亲,要么提前一周书信告知,要么跑到县城拍电报。”老秦当年在甘肃农村,通信工具就是书信和电报。那时,全上海的电话总数9.38万部,百余人“共享”一部电话,集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电话凤毛麟角;那时,全上海公用电话只有3935部,“×弄×号,电话”,这样的传呼声还没有在弄堂口响起,公用电话普及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

binary_middle (3).jpg

图说:摄于1984年的邮政大楼,当时电报是主要通信手段之一,大楼上写着“迅速准确 安全方便” 姜锡祥 摄

  40年来,我们都像老秦一家一样,感受着通信业飞速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过的通信工具数不胜数,电话、BP机、磁卡电话、IC卡电话、小灵通、大灵通、可视电话、ISDN窄带上网接入设备、ADSL接入设备、模拟手机、数字手机、智能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上海市民关于通信业巨变的感受都浓缩在这一个个或已消失或进博物馆或快速更新的通信工具中。

  曾经的梦想:2020年家家装上电话

  上海电信业的大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1979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把能源、交通、电信作为投资的重点。

  沐浴在改革开放春天里的上海电信业,大发展还是跟不上百姓对通信的迫切需求,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10多年,上海一直都存在着装电话难,打电话慢现象——上海市区每百人拥有电话机约4部,在市区打十次电话,平均只能接通3.8次,这是1985年10月23日新民晚报的报道。

binary_middle (2).jpg

图说:1991年10月16日 新民晚报头版报道

  1991年,浦东新区邮电局应运而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之初的浦东新区邮电局发布了让上海市民羡慕的目标:2020年每户居民都将装电话。这份当时“激动人心”的规划,现在看起来都有点可笑,毕竟谁也没想到,通信业的发展竟如此迅猛。

  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上海人,都有一段段有关电信业发展的记忆——

  此起彼伏的电话传呼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弄堂的一道风景线,很多百姓故事就随着一声声传呼声在弄堂里飞扬,家住武康大楼附近的王小姐,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就是经常在武康大楼对面的公用电话亭偶遇王丹凤、孙道临,“那时大明星也是靠公用电话来联系”。

  董小姐家是上世纪90年代初装上电话的,“记得那时初装费好像是3000元左右,差不多企业职工半年的工资,家里特意在墙上安了一块搁板摆电话机,电话机是家里最醒目的‘大件’”。

binary_middle (4).jpg

图说:1990年3月18日,私人电话开放登记,上海市民通宵排队静候登记 种楠 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读复旦大学的殷小姐,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为了听听在北京读书的高中同窗的声音,要早早地在学校预约长途电话,到了约定时间,掐着表说上几句悄悄话,“长途电话费好贵好贵,但打一次长途可以期待、激动、回味好久好久,值”。

  那时,横浜桥长途局营业厅、四川路桥邮政营业厅、南京东路电报局营业厅堪称是上海三大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来打长途电话的市民。当时拨打长途电话需要排队挂号,运气好的用户排半天队就能接通电话。不少人为了打上电话,甚至不敢上厕所,不敢出去吃东西,就怕回电来了自己却错过了接听。

binary_middle (5).jpg

图说:豫园海派文化庙会中的一幕,记录了老式电话间里喊话的场景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电话升位,上海市民告别“难打难装”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电话普及率只有2%。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既是上海市民的温馨回忆,也是我们通信能力还不发达的见证。90年代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原邮电部的支持下,上海电信大胆改革,采用“利用贷款一步到位建设数字程控电话网,做大用户规模实现收费还贷”的创新模式,一举实现了电话大发展。198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内电话六位升七位。

  1989年11月12日凌晨,上海电话号码6位升7位割接成功,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统一的、等位的七位电话号码制城市,标志着上海电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时间仅仅过去了6年,1995年11月25日,上海电话网又实现了7位升8位,八位电话号码是世界上大城市中使用的最长号码位数,也是上海电话网的最终编号位长,从根本上解决了号码资源不够的问题,使移动电话号码资源增加了几十倍,拓展了其他智能业务、宽带业务和信息业务的发展空间。

  从此,上海市民不仅实现了电话“即要即装”,还迈入了通信新时代。1984年,我国第一家商用寻呼台在上海开通。作为我国第一代大规模民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固定电话还未普及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寻呼机的增长速度令人惊叹。

  1993年,20岁的卜雯倩应聘到在国脉公司寻呼台做寻呼小姐。当时的寻呼话房称得上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里面“美女如云”,因为寻呼小姐是一个热门的职业,她们漂亮体面、收入可观,绝对算得上“白富美”,是许多年轻人羡慕的对象。卜雯倩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寻呼话房,她对自己能当上寻呼小姐颇为自得:“招聘很挑剔的,个人素质、长相等各种因素都要挑,特别要求要有文凭,还要会外语。”最高峰时,国脉用户超过100万,寻呼小姐超过3000人,平均每天话务量达100多万。20世纪末,移动电话逐渐普及,寻呼业的大幕终于徐徐落下,寻呼小姐也成了一门消失的职业。

  BP机、大哥大、窄带上网、宽带上网、光纤上网等等,通信工具日新月异,通信资费快速下降,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时代也已经来临。

  从“大哥大”“拇指族”到智能终端

  25年前,“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行头。虽然终端价格非常高,但是想要买到一部并不容易。那时在移动电话营业厅里,每天都挤满了前来办理购机的用户,“黄牛”也是非常活跃,一部大哥大的黑市价曾经被炒到六七万元,就是一张购买大哥大的登记卡也被黄牛炒到了500元。

binary_middle (6).jpg

图说:25年前,腰间BP机、手里“大哥大”,这是派头,是身份的象征  张国威 摄

  2001年12月31日,庆宁寺机房移动电话模拟A网正式关闭,这标志上海移动电话全面进入数字时代,人们移动通信的使用开始从语音通信向数据和多媒体通信发展。

  2G网络时代的来临,让那些活在大哥大时代的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产品线还是业务线,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是移动通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时代,满大街都是握着小巧手机埋头发送短信的“拇指一族”。

  曾担任上海移动北区分公司五角场营业厅经理的张云圣深有感触地说:“从拿起手机打电话,到低下头发短信,这种变化仿佛一夜之间悄然发生。到了2G时代,手机终端变得越来越小巧精致,而功能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彩信、彩铃、语音信箱、GPS定位、长途漫游等创新业务功能也开始面向大众。”

  到了3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在3G网络下,大部分在互联网平台上能够实现的业务都可以在3G网络上运行。同时,移动增值业务也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除了原有的短信、彩信、图铃下载、游戏等业务之外,各种新的增值业务也会相继推出,如视频点播、高速上网、在线游戏和行业3G应用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010年上海世博会,4G概念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2013年,上海移动已实现了内环以内基本4G信号全覆盖,让4G“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上海移动已建成超过5万个4G基站,拥有超过2500万的手机用户。原本发送一个几十K的彩信都要等几秒,如今即使走在马路上,手机上网速度都可以达到每秒30M以上。

  卫钟是上海移动首批4G用户。他认为,在3G时代,高速的网络让人们品尝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手机生活;而在4G时代,移动互联的生活概念又再一次被刷新。当你拥有一部4G手机时,就仿佛随身携带了光纤宽带,可以随时随地看视频、打游戏、听音乐……完全跟手机缓冲说“再见”。“我随便打开一个网页,一秒即可刷新;打开一部高清电视剧,播放十分流畅,手指随便点在电视剧的任何节点上,视频立即从该节点进行高清播放,几乎没有缓冲,速度又快又稳。”

binary_middle (7).jpg

图说:今年工博会上展示的采用5G技术传输的VR影像及8K视频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今天,距离2020年正好400天时间,再来看当初“家家装电话”的规划,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背后其实是对上海通信业飞速发展的认可——规划赶不上变化。如今,大家都盼着5G什么时候来,苹果X之后会是什么新机型?家里的光纤宽带网还能不能更快些……


  【创新发展大事记】

  1981>>上海电信大楼在人民广场南端开始建设,这是一个集电报、电话、数据、图像、移动通信等业务的综合性国际国内电信枢纽。

  1989>>上海正式启用七位数电话号码,1200万人口的上海从此拥有了可容纳800个电话局所、500万门电话设备的能力。

  1992>>上海“大哥大”用户数量突破一万,BP机用户数量突破十万。上海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话交换机容量突破百万门的城市。

  2000>>上海电信“全国宽带第一城”建设开始起步。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TD-SCDMA成为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

  2001>>上海移动通信模拟网络关闭,运行了十四年之久的模拟移动通信网退出历史舞台。

  2008>>上海移动开启TD试商用,人民路TD展示厅内诞生了首位3G用户。

  2009>>上海电信“城市光网”行动计划启动,上海市民开始陆续挥别“K速率”时代。

  2010>>由中国移动建设的TD-LTE宽带移动通信演示网正式开通。

  2017>>上海联通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NB-IoT公用网络,是中国第一家实现全域覆盖的省级运营商。

  2018>>上海电信与虹桥商务区携手,共同建设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千兆宽带”实现全城覆盖。上海移动实现“物超人”,即上海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突破2800万,已超越上海移动手机用户数。

  新民晚报记者 沈敏岚 叶薇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通信业:阔步走在信息技术最前沿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