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利奇马”出考题 “你我他”共答卷,经历风雨洗礼的申城运行如常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曹刚     作者:曹刚     编辑:张泽茜     2019-08-11 11:40 | |

   台风“利奇马”已渐行渐远,经历又一次风雨洗礼的上海,运行如常。每一号强台风,都像是一场大考,检验着城市的应急抗灾与精细化管理能力。过去两天,许多人彻夜不眠,逆风而行,守望相助,共同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图说:公交职工卷起裤腿,反复测量积水深度  来源/巴士一公司

   反复测量积水 及时调整备车

这两天,公交车坚持涉水前行的画面被许多人竞相转发。感叹司机技术与车辆性能之余,背后的制度保障却鲜有人知。

昨天一整天,在全市多个低洼路段,都有公交职工卷起裤腿,蹚进冰冷积水,用测量杆反复测水深,再对照新能源车安全涉水标准(根据车型从180毫米到350毫米不等),采取绕行、换车或停运等应急措施。否则一旦电路进水,引发绝缘故障,车辆会当场抛锚。

下午4时,国和路长海路路口积水严重。“经测量,局部超过200毫米,我们立刻决定将842路后续车辆换成涉水能力更强的备用柴油车。”巴士一公司四车队队长陈康说。

在久事公交集团各分公司,都有测量人员全天候驻守重点路段,只要发现某处积水较深,就立刻通知调度员,再通过“巴士通”软件群发短信到相关线路的车载显示器上,提醒驾驶员借道或绕道行驶;如果全路段水深超过临界值,会调用其他车型或临时停运。巴士一公司副总经理蒋红卫介绍,公司1500多辆公交车,昨天没有一辆涉水抛锚。

图说:风雨中,居委会干部在固定垃圾桶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台风天扔垃圾 做足多套预案

“利奇马”不仅是今年最强台风,也是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后遭遇的首个台风。从“台风天扔垃圾”的众多预案和细节中,可看出城市管理之精细。

虹口区宇泰景苑的物业员工和居委干部,昨天一早就将临时投放点位的三个垃圾桶捆绑扎牢,再绑在墙上的水管上,防止被风掀翻。居委会准备了三套应急方案,若风雨太大,会将垃圾桶临时推到室内,并通知居民改地点投放。闵行区也对“定时定点”做出调整,有些街镇把投放点临时转移到车库,让老百姓少淋雨,有些街镇错时开放投放,还有些提供上门和流动收集服务。

垃圾分类志愿者台风天是否“上岗”,也由各街镇、居委自行决定。比如,七宝镇静安公寓的志愿者接到通知,暂停值勤;曹家渡街道叶庆居民区的志愿者也暂停值守,确保安全。部分仍在坚守的,做足安全措施——锦西路一小区的志愿者值勤岗位暂时搬入垃圾箱房内,莘庄工业区快速清除垃圾箱房门口的积水,方便居民投放……

图说:在恶劣气候下,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管中心变化身“应急指挥中心”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监控基础设施 精准定位隐患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集团,负责上海95%以上的市管交通基础设施运维。遇到台风等恶劣气候,集团旗下的智能运管中心立刻化身“应急指挥中心”,成为靠谱的城市应急“全局通”。借助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监控、物联网设备,随时监控越江隧道、高架、高速公路、大型桥梁等主要交通设施,第一时间发现狂风暴雨中各项设施的安全隐患。

而在防灾抢险过程中,借助北斗定位系统,这个平台能精准定位集团所属的每一个大型抢险设备、车辆的位置。当隐患发生后,能够以最快速度调度周边的抢险设备、人员,前往现场排除险情,守卫城市安全。

昨天下午,智能运管中心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外环漕宝路内圈匝道入口处有积水隐患,立即调度抢险人员、设备前往现场处置。大约2个小时后,险情解除,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图说:徐汇区应急维修中心第一时间移除雨棚险情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小区安全风险 急需明确责任

上海962121物业服务热线昨天排除高空坠物隐患百余个。上中西路55弄47号一顶楼居民家雨棚摇摇欲坠,牛庄路692号晒台搭建的屋顶存在隐患……小区高空坠物,大多因居民私自搭建雨棚、花架、晾衣架等,未负起自行检查、整改的责任;在极端天气,这些私自搭建物发生险情,却要占用房屋应急维修的公共资源。

业内人士建议,居民搭建的建筑附属物,要坚持“谁的房子谁负责,谁造成的谁负责”等原则,明确处置隐患的主体责任,力所能及的应自行消除;居民无法消除的,再聘请第三方专业力量。

目前,上海已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将“房屋外墙安全隐患巡查”纳入住宅小区项目经理每日巡查范围。上海物业APP正在开发“灾情上报”功能,方便第三方专业机构、物业、居民各方迅速上报隐患,建立小区风险隐患电子台账。

   有效防台防汛 不能只靠技术

防台防汛的办法,主要有人防和技防。在上海,人防有十个联动机制,比如“办司处”(防汛办与排水公司和排水处联动)、“防汛直通车”(防汛和气象值班人员联动)、“三合一”(公安、路政、排水部门联动)。

技防方面,近年来也引进不少新技术。比如下立交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可实时上传清晰图像和数据,帮助防汛部门分析决策,还能自动启动排水设备。

但智能技术并非万能。此次台风中的一些积水下立交,就因没提早排空管内存水,致使新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同时,任何智能化设施都有使用年限,疏于保养就可能形同虚设,甚至会误导管理方,以为没积水而不采取应对措施。

这就要求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不妨借鉴“河长制”的经验,将责任严格落实到人,并辅以“一票否决”的处罚。电力“双电源”举措同样值得借鉴,给部分重点路段下立交配备双重排水设施,有一路“掉链子”时,另一路可马上“替补”。

   新民晚报记者   曹刚   金旻矣   裘颖琼   杨玉红   罗水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