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古猗园内逸野堂等历史建筑大修将完工 春节前重新开放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旻矣     作者:金旻矣     编辑:徐驰     2021-01-25 09:23 | |

钢筋混凝土椽子加固完成.jpg

图说:钢筋混凝土椽子加固完成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近500岁的古猗园,去年十月开始启动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保护性修缮工程,拟用两年时间分四期完工。这几天,逸野堂和鸢飞鱼跃轩的修缮工作正加紧进行,春节前,包括北门、孕清、逸野堂、鸢飞鱼跃轩等一期修缮将完工,并向市民重新开放。此次修缮尊重建筑的历史信息,不仅边修复边保护,还特地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来再现传统工艺。

  秉承文物保护的原真性

  古猗园不仅有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色,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尤其是逸野堂,初建时曾是古猗园的主厅,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寇侵占沦为马厩,摧毁严重。1979年,中国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整修古猗园,对逸野堂进行了复建。

  此次修缮中,古猗园查阅了1980年复建的设计图纸,反复与文物局专家、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商最优施工方案,制定了建筑的保护原则和策略,在修缮过程中,秉承文物保护工作的原真性和可持续性,以期对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进行有效保护。

原瓦和老瓦.jpg

图说:原瓦和老瓦

  逸野堂前,有一株490年的古盘槐,周围地面则为暗八仙花石小路。如何对这些重要的历史环境进行现场成品保护?工程队在搭建脚手架时,避让开古盘槐,沿着古盘槐树池栏杆在三个侧面围起了高达4米的保护隔板,预留出开敞面,可以让古木沐浴到阳光,能够充分生长。

  关注修缮的可逆及可识别

  逸野堂自复建后,近40年未打开过屋面,存在漏水情况。屋面混凝土椽子破损严重,保护层风化钢筋外露,甚至出现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修缮中对屋面构件进行了加固,并增加了屋面防水构造。

  园方表示,修缮在不改变建筑原状的前提下,进行最小干预,尽可能采取可逆、可识别的修缮措施,不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兼顾文物保护与使用安全。比如,在找平层前增加了一道丙纶防水布,隔离屋面结构和找平层,将来再次修缮时可以再次分开,呈现逸野堂原有的特色屋面结构。

  又如,逸野堂屋面瓦片的破损较多,滴水和瓦当为定制的龙凤图案,很难找到规格尺寸和图案一致的老瓦。施工方将原屋面瓦片铺设于主要的大屋面,再将收来的老瓦铺设于小屋面和不起眼的内侧屋面。多余的逸野堂瓦片被统一收集,待日后维修使用。

  非遗传承人再现传统工艺

  记者获悉,本次古猗园的修缮,还特地寻找来一些匠人,传承和再现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泥塑.jpg

图说:传统工艺泥塑

  比如古建筑中常用的油漆材料,油是从桐树上的桐梓中榨出的桐油,漆是从漆树上采下的树汁加工而得的生漆,桐油和生漆熬制而成广漆。广漆工序考究繁复,修复一根柱子需要约12道工序,包括割漆、熬制、清理、披灰、贴麻布、打磨、上底漆面漆等。在广漆的制作过程中,施工方对比若干颜色小样,在文物专家的帮助下,最终才确定了“半哑光”的试样。

  又如,鸢飞鱼跃轩屋脊的泥塑年久失修,施工方特地邀请苏州传统泥塑非遗传承人进行修复复原。传承人以钢筋铁丝为骨架,采用传统的纸筋灰塑形,待4-5天凝固后用白灰水加墨汁上成砖色,根据建筑特色和基座的体量,修复了梅、兰、竹、菊、牡丹和灵芝等8个泥塑,生动还原并再现了当年的工艺。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通讯员 孙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