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丹丹看天气 | 春捂不等于瞎捂 15℃是临界温度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丹     作者:马丹     编辑:陆佳慧     2021-02-20 09:18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丹)冬春交替,申城乍暖还寒,尤其是下周初气温在冷空气打压下会出现近10℃的“跳水”。气象专家提醒市民,棉衣别着急收纳起来,做好“春捂”谨防感冒,但是,春捂不等于瞎捂,也是大有讲究。

大多数人都知道,俗语常提“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也就是说,冬末春初不应急于脱掉厚重的棉衣而应捂一捂。人体适应气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太冷或者太热都不好。冬季到春季转换过程中,尽管天气日渐转暖,但是,寒气仍未消散,“春捂”就是为了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让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慢慢适应季节变化。

然而,“春捂”的“捂”容易给人造成误解,误认为一定要穿“密不透风”才能抵挡料峭的春寒,或者捂到大汗淋漓也不肯脱掉冬装。实际上,春捂是要讲究科学的,捂得太过反而“没病找病”。从气象角度来说,“春捂”有四大标准,一是把握“春捂”时机,也就是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二是把握“春捂”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尤其是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敏感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三是注意“春捂”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正是春捂的信号;四是“春捂”持续时间不宜过长,7到14天正是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当气温回冷需要及时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让体弱的孩子和老人逐渐适应气候变化。气象专家建议,春捂简单延续冬季的抗风外衣、厚重羽绒服等御寒方式或许并不可取,既保暖又宽松的毛衣、棉服可能是更佳的选择。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