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4000多条“金点子”,说了些什么?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市民意见建议征集成果颇丰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旻矣     作者:金旻矣     编辑:陆佳慧     2021-11-24 12:06 | |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你心中“家门口的公园”,是什么样的?9月22日起,本市启动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昨天,记者从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获悉,经过2个月的征集调研,已回收问卷26448份,收到市民网络意见建议反馈4123条。

“生态”“绿色”是高频词

此次征集活动,分线下和线上两部分。线下座谈活动覆盖居民、学生、行业专家、系统老领导等多个群体,6场座谈会共征集意见建议129条。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6448份,征集市民网络意见建议反馈4123条、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口号8875条。同时,还收到环城生态公园带LOGO设计方案12份、“环城驿”建筑概念设计方案4份。

记者获悉,市民针对环城生态公园带的建议意见,大致可分为总体规划、主题功能、目标人群、服务设施等4方面。在总体规划方面,不少人认为,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立足上海高密度人居环境的特征,践行“人民城市、公园城市、韧性城市”理念,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城市避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示范。

在征集到的近9000条建设口号中,“生态”“绿色”是高频词汇,表达了市民对“生态之城”的期盼。大家建议,公园建设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划出生态保育范围,在树种选择、林相改造、土壤改良、水体治理等方面统筹考虑。

同时,不少业内专家提出,要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标准规范,探索将有关生态指标纳入设计导则,建立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负面清单。

特色鲜明避免“千园一面”

公园到底该热闹,还是静谧?针对环城生态公园带,大多数市民将票投给了“静”。88%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去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休闲放松”,希望在“环上”公园内亲近自然、静心享受。大家认为,环城生态公园的核心是保护好自然,以生态、野趣、自然为特色,以区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这也与行业专家提出的“环城绿带的防护功能仍要保留,100米、400米林带在‘环上’公园建设中仍应作为外环线隔离防护的主要屏障”观点不谋而合。

随着外环线周边居住区、产业园区增多,“环上”公园周边人群愈加密集,也将承载“半城市功能”。调查显示,在6个建设评价目标的重要性排序中,“主题更加多样”是市民最关注的,“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是市民最希望融合的元素。体育方面,市民希望有跑步骑行、野外露营及球类运动的场所;主题活动方面,大家倾向于露天音乐会和文化艺术展;科普教育方面,则更热衷自然探秘夏令营。

不少受访者也提出,公园活动要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结合户外体验、自然教育、疗愈身心等主题,将公园打造为安全、友好、开放的公共社群空间。“公园+”功能不能盲目堆叠,要充分考虑周边产业布局、居民特征、人文资源、场地特点,避免“千园一面”。

不同年龄群体需求不同

调查显示,市民游园频率与年龄正相关。60岁以上受访者中,超半数几乎每天去公园,25岁以下受访者中,约65%很少去公园。这既说明中老年群体仍是公园主要服务对象,也反映当前公园对年轻群体缺乏吸引力。

此外,青少年热衷于趣味体验,希望公园能融入音乐节、文化节、室外观影或演出等活动,以及汉服、养生等社群交流空间,对宠物、美食、露营、滑板等主题也很有兴趣。

中青年群体的“亲子”诉求高,更倾向于家庭集体出行的露营活动。不少受访者都认为,“双减”背景下希望“环上”公园能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体育运动、自然探索、文化科普等户外空间。

老年群体则更传统务实。46岁以上人群的诉求仍集中在散步、园艺、广场舞等传统活动。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受访者也反馈广场舞扰民,建议采取合理布点、化整为零、植物降噪等方式,让活动区与居住区动静分离。

“智慧公园”应有人文关怀

在“数字化生活”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民对于公园服务设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智慧设施应用就是其一。市民希望公园能融入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设施,比如增加集“手机充电功能、应急报警装置、可视化展板”等于一身的智能休憩设施,建议公园带推出官方APP,发布文化活动信息、便民设施导引、游玩路线推荐等。

“环上”公园“必备”的设施是什么?调查显示,市民最希望有咖吧书吧、茶饮简餐,“环城驿”中公厕和垃圾桶最不可或缺。此外,大家还希望增加遮阳避雨等休憩场所、医疗救助点、停车位、直饮水机、充电宝雨伞租赁服务,有市民还建议在驿站内增设血压计、测血糖仪等,打造“健康驿站”。

记者发现,市民建议透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不少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建议植物种植要考虑飘絮、花粉对过敏人群的影响,公厕数量、布点及指示导引要考虑老年人需求,公园导览、标识标牌、无障碍设施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受访者还建议在不影响周边居民的前提下,适当调亮夜跑道、部分广场区域的照明设施,延长夜间照明时间,保障夜间活动人群安全。

新民晚报报记者 金旻矣

【相关链接】 “管理部门不能过多地为老百姓做主”

“管理部门不能过多地为老百姓做主,要‘老百姓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谈及对征集活动最深的感触,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周华杰这么说。

他表示,通过征集,管理部门发现专家和业内人士与市民的建议存在差异化,市民对环上公园和城市公园的诉求有差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也有差异,“我们既为百姓的热情参与感到触动,又更觉有义务回应大家的期待。”

调查中,也有些数据和观点令职能部门意外。比如,88%的市民认为去“环上”公园是为了休闲放松,走进自然发发呆,呼吸新鲜空气,对公园内活动的诉求反而不那么高。管理部门及时将这些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对部分方案进行微调。

“比如在宝山丰翔路绿地内,本来设计单位设计了酷炫的灯光秀,但绿地周边园区多、小区少,灯光秀使用频次不高,方案出台后我们就很纠结。此次征集活动,促使我们下定决心修改方案,不搞大拆大建,保护环城绿带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周华杰说。

下一步,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将对意见建议梳理汇总,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分析,组织行业部门研究可行性,并将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反馈给设计单位落实。针对LOGO设计方案、“环城驿”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奖励,并在“环上”应用推广。后续,上海将探索建立市民提意见建议、中心搭协调平台、各区促问题解决的机制,原则上每个“环上”公园启动建设前要求区相关部门开展周边居民座谈会、专家方案评审会等。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相关链接 】 市民“金点子”摘录

1.环城公园通常占地面积较大,相互间距离较远,建议建立公园间交通专线、公园联票、优惠互通、互动活动。

2.绿道与楔形绿地、一江一河能贯通,方便市区居民骑行出城和郊区居民骑行进城。

3.公园中多造单独的女厕,大幅增加女厕坑位,多建造第三卫生间。厕所等公共设施应合理布局,指示标牌简洁显眼。

4.公园应服务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希望加入萌宠、水上滑板、露营等等新潮活动场地。

5.希望环城生态公园可以全部实现有效连接,使动物可以迁移至任一节点,形成一条“生命走廊”。

6.建设大型亲子乐园,让孩子们认领土地作为“小农场”,培养务农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7.重视断头路如何跨外环线连通,增强两侧生态公园的互联互通。

8.多增加亭、廊等能遮阳挡雨的建筑,长椅背后最好都有大树遮阳。

9.改造过程中移走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飘絮植物,同时控制开花植物的数量。

10.在不影响周边居民的区域,局部调亮夜间灯光,沿外环主干绿道也可以提供夜跑的照明设施,为夜间活动的人群提供游憩场所。

11.“环城驿”融入“健康驿站”概念,增加量血压、测血糖等自助服务设备。

12.公园建设可以结合社区“微更新”,通过公共艺术让绿色空间体现特色和活力。

13.公园要有自己特色的主题和元素,例如融入运动、复刻古代园林、融入汉服文化、结合当地特色、科技感和萌宠等元素。

14.戏剧、歌剧、脱口秀等文艺类演出及室外观影等活动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大,可以利用公园的室外空间举办演出。

15.增加智能化设施,例如陪跑感应灯、可充电的智能座椅、运动数据可视化展板等。

16.设计形式、功能充分考虑不同服务群体对象,融合商业、服务、教育等元素,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活动项目有特色。

17.公园的规模、特色、风貌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叠加哪些功能特色需要对公园本底及周边用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8.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文本中应体现当前双碳政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19.对于功能叠加和绿化改造方面列“负面清单”,如哪些功能不可以叠加进入公园。植物选择也同理,本土树种要优先选用。

20.加强与高校、企业合作,探索人与自然、水与绿交互设计在公园规划建设中的体现。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