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民生十美|“蜘蛛网”没了马路变美了 架空线入地让不少路段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罗水元     作者:罗水元     编辑:任天宝     2021-12-09 16:50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花溪路架空线入地,美丽天际线回归,路边环境也越来越美,成为网红落叶景观步道 陶磊 摄(下同)

  棠浦路、花溪路、枫桥路、中山南二路、天钥桥路……今年是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一条条马路上的一根根架空线陆续悄然入地。像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的武康大楼一样,花溪路等路段在架空线入地后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诠释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图说:网红打卡点红桥

  有情怀:尽可能保留“老”事物

  “现在的花溪路,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浪漫,每天不知吸引多少人来打卡,成了网红打卡地。”昨天下午,在花溪路上,陈健一见到记者,就对这一变化赞不绝口。

  陈健是曹杨新村地块的居民,也是曹杨新村街道花溪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健说,花溪路虽然有着紧邻曹杨环浜的优势,周边居民也不少,但以往人们停下来“阅读”、拍照的并不多,路上的老旧架空线让人一看就皱眉头。今年初,随着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百公里攻坚战启动仪式在曹杨新村街道举行,陈健看到了希望——这里的架空线入地进入了倒计时。

  更令陈健欣喜的是,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时,将这里的报时钟以新的形式呈现:一是如雕塑般复刻在一块石头上,成为拍照景点之一;二是竖在一根立杆上,不但有电子屏,还有喇叭、灯泡、WiFi等,兼具时间显示、电子通知发布、音乐放送、免费上网、照明等功能。

  此外,劳模徐真华当年搬入曹杨新村后,推着自行车与妻子孔阿菊笑着对视交谈的动人情景,也从当年报道此事并引起颇大反响的报纸上被“搬”了下来,以雕塑的形式再现于花溪路红桥边,让人一看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而不少市民不知道的是,在架空线入地施工过程中,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曾遇到过两个“拦路虎”:原定设计图中,在一个电力井的位置上,长着一棵有六七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树;入地线路要经过一个公共厕所,如果开挖沟槽,必须拆掉这个公共厕所。

  对于第一个“拦路虎”,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决定临时改变设计图,将电力井设置到离梧桐树约3米远的地方;对于第二个“拦路虎”,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则采取了非开挖技术施工,并且为了施工时不破坏公共厕所,在精探、物探后,还多方搜集了公共厕所六七米深化粪池的所有数据。

  “那棵树长了六七十年,与这里融为一体了。”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曹杨新村区域架空线入地工程项目经理叶炜说,像报时钟和劳模雕塑一样,树也是曹杨新村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这里的“根”之一,体现着这里的底蕴和文化,所以要设法保留。

  “也许正因为这样,这里的架空线入地后才更好看、更耐看。”陈健说。

图说:天钥桥路夜晚施工现场

  有速度:夜以继日“架空”假期

  这几天,天钥桥路架空线入地工程进入尾声。在这里施工的是上海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工地现场负责人孙宾说,他家就在附近,然而日夜颠倒的工作,让他往往几天都难得与家里孩子说上几句话。

  上海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江浩晖告诉记者,由于白天路面要通行,为了减少施工对城市正常运行的影响,架空线入地工程往往在办好夜间施工许可证后选择晚上施工。

  为了让架空线早日入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在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今年“五一”期间,就有一些人为架空线入地工程而“架空”了假期。

  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徐家汇周边中山南路、龙华路、乐山路等路段的架空线都已入地,市民目力所及之处,悬空的“蜘蛛网”已越来越少。

  而为了推进全市架空线入地工程,国网上海电力还制定了多方面措施。其中就包括:编制“一路一方案”,配合各区做好精探和样沟开挖;严格落实文明施工“十不开工”,规范施工场地高围挡、防尘、噪声、垃圾清运等管理,把工程对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好电力架空线入地后客户电源进线改接等沟通协调,推进不停电作业,减轻对客户用电的影响。

  同时,借助架空线入地工程,国网上海电力也在优化新建开关站站址和新建排管位置,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用电需要。

  美好期盼 天更蓝了

  我叫邱晓伟,是曹杨四村居民。20多年前,我选择在这里落户,看中的就是环境。

  近几年,“曹杨环浜”通过“水下森林”治理,清可见底;花溪路上的法国梧桐树,也越发枝繁叶茂。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梧桐树枝叶间有架空线。

  夏秋时节,由于有繁茂的枝叶掩护,架空线相对而言不那么醒目,影响相对较小,但到了冬春两季,在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枝条间,架空线就显得格外扎眼。有时,一张照片拍得好好的,却因为几根架空线“抢镜”而顿失美感。为此,每次拍照片,我不得不刻意躲开架空线,而这往往又导致一些好的风景未能入镜。

  让人开心的是,今年这里的架空线入地了。没有了视线阻碍,我感觉这里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环境更美了。现在,我和其他居民一样,有事没事都会到这里来打卡。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