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提到沪语,不是“四大金刚”就是“弄堂生活”?传承原汁原味上海闲话不是怀旧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季晟祯     2021-12-13 08:55 | |

传承阿拉上海闲话,究竟存在一些什么困难?在数字化时代,上海方言的保护如何用好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第二十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解沪语之“乡愁”成为一个热议话题。

方言环境重在家庭

这几天,一则短视频在网上流传。说的是一位年轻的上海爸爸,让上小学的女儿跟着学说“豆沙包”三个字,结果,孩子硬生生地把上海话“豆沙馒头”说成了“标准”的山东话。

“方言变化的原因是多元的,最大的外部因素是缺乏上海话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上海,方言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是存在张力的,基本上社会环境对一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来说权重更大。”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弘治说,家庭环境主要是亲属之间的语言使用情况,现在的上海本地家庭,祖父母一辈基本上还是习惯使用上海话。从此前的语言普查中发现,很多00后大学生都表示,自己能坚持使用上海话,与祖父母有很大的关系。而在只有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中,大多数父母对于在与子女交流时是不是要使用上海话并不十分坚定,一般都会放弃强调在家庭中只使用上海话交流,最后形成子女听父母说上海话而自己说普通话的不对称交流的状况,甚至最后父母也顺同一起使用普通话了。

方言不能脱离生活

昨天不少与会者谈到了一个共同问题,方言的传承并非就是将普通话简单地翻译成本地话,没有地域文化特色就不成为方言。

以讲沪语闻名网络的郑健,网名“畸笔叟”。他说,语言这个东西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生活方式就没什么意思了。平时很多人在网上向他提问,诸如“肆无忌惮”“躺平”“内卷”等,沪语应该怎么讲。郑健认为,我们在上海讲的上海话,都是存在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脱离了生活的语言就是无源之水,没必要硬要把普通话翻译成上海话。

早上吃“四大金刚”,下班回家生煤球炉、烧夜饭、汰浴、乘风凉……现在许多人一谈到传承上海闲话,仿佛就离不开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弄得现在的小朋友要么一头雾水,要么索然无味。对此,小有名气的沪语播客黄立俊说:“方言不是用来怀旧的。”他表示,如今在向80后、90后、00后们推广上海闲话时有一个倾向值得引起重视,但凡说到沪语,动不动就是“溜溜球”“弄堂生活”以及一些老掉牙的方言段子,把鲜活的语言传承弄成了只是怀旧的载体,这样下去沪语自身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变得过度市井化甚至无厘头。

数字典藏保护方言

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是由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发起的,从2016年起承担了一个全市性项目——“310与沪有约海派文化的传习活动”。沪语的传承历来是这个论坛聚焦的议题之一,而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用“技术手段”让上海闲话保存得更原汁原味些。

王弘治提出,现在对上海方言的保护应当采用“数字典藏”的方式,一方面是要将十九世纪以来的各类有关上海方言记录转换为语音、词汇的数据库,便于查询上海话的历时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是要加紧做好共时调查,就是要扩大方言的取点调查范围,比如“爷爷”这个词在上海不同地区说法是不一样的,不能只取少数代表发音人的读法收藏进方言库里,而应该定期跟踪且更为细致地分析、保存好上海各区乃至各镇各乡语言的基本面貌。此外,还要引入数字人文技术,结合计量分析、地理信息化技术、数据可视化及网络应用等多重手段,真正把城市方言与数字化城市的大数据分析相结合,让专业化的语音研究能够转化为一种可随时获取的公众资源。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