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旻矣)今天是冬至,世纪公园三号门旁的“童耕农场”格外热闹,大小朋友们忙着采摘自己播种的蔬菜用来包饺子。作为上海市教育基地,世纪公园将二十多年前开园后第一块建成开放的区域,打造为“世纪公园童耕农场”,希望为“双减”下的孩子们提供一片亲近自然的乐园。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一首首童谣从世纪公园三号门不远处传来,循声觅去,童耕农场呈现在眼前。错落有致的篱笆墙里,排列着一片片小田地。田地上插着刻有“主人”姓名的小旗子,宣示着耕种所有权。小朋友和家长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翻土、施肥、播种、浇水,围着自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欢快地干着“农活”。
白菜、蚕豆、韭菜、萝卜、油麦菜、草莓……农场里有各式蔬菜、水果,被种在不同的“格子间”。“妈妈,油麦菜的叶子比青菜的叶子细,它们的颜色也不一样。”“哇!原来草莓的苗是绿色的,真稀奇。”“种植蔬菜原来这么辛苦,我以后绝不浪费食物。”顾不得擦擦汗水,小朋友农场里边种边观察,与家人分享耕种的快乐和收获。
为了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工作人员除了日常养护外,也在田里摆放了稻草人、逐鸟器,避免鸟儿的啄食毁掉小朋友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小朋友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格外用心,专门买了简易的大棚,并在田里插上了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这样的“田园劳作”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为配合公园开展多年的“二十四节气”科普品牌活动,农场也开设了体验课程。例如冬至,小朋友可以用耕种的蔬菜与大家一起包饺子,秋分则用采摘的桂花制作各类糕点等。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上海独特的本土农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动手能力。
记者从园方获悉,世纪公园的原址是一片农田,二十多年前规划建设公园后,第一块建成开放的区域就是乡土田园区。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贴近自然,世纪公园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设立童耕农场,通过农作园区、自然主题课堂等形式,让城市里的小朋友们感受农耕劳作的辛勤与乐趣,培养青少年节约粮食的意识,使公园成为集观赏性、科普性、体验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开放场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