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法谭 > 正文

这个案子有点绕……一女子假冒前夫骗了现任丈夫的前妻33万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鲁哲     作者:鲁哲     编辑:包雍尔     2021-03-09 17:05 | |

冒用前夫的身份,化名结识现任丈夫前妻,后编造公司破产、家人生病等各种虚假理由,骗取被害人33万余元。3月4日,由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某诈骗一案在闵行区人民法院开庭宣判。法院当庭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判处罚金三万元。

图片来源:东方IC

以前夫的名义加现任丈夫前妻好友

去年5月上旬,李某在浏览丈夫手机的时候,发现其前妻赵芳(化名)添加了丈夫的微信,并且还在微信上聊过好几次天。虽然想亲自添加赵芳微信,跟她问个清楚,但一想起了丈夫之前的嘱咐——尽量避免和自己的前妻产生过多联系,李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尽管本人不能添加赵芳微信,但李某想到了一招“移花接木”——以前夫“陈强(化名)”的名义加赵芳好友,并借陈强之口告诉赵芳,“你前夫和他的妻子现在生活得挺好的,希望你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那李某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冒用前夫陈强的名义跟赵芳聊天呢?原来,3年前,李某和赵芳就知道彼此的情况,但是赵芳对于李某前夫的了解也仅限于名字,只知道对方是开公司的。在她跟前夫陈强离婚后,陈强改掉了所有的联系方式,所以李某确认——赵芳是根本不可能找到陈强的。

缺装修费歪脑筋动到了丈夫的前妻身上

在以陈强的名义加了赵芳后,李某将自己前夫身上发生的相关事情加以修饰后,来进一步来打造微信上陈强的“人设”。由于有自己前夫的现任妻子的背书,赵芳对陈强的身份十分信任。

5月下旬,李某老家的房子急需一笔装修费,没有工作的她只能坐在家中干着急。李某拿起手机正准备刷朋友圈时突然想到,如今赵芳对“陈强”信任有加,自己岂不是借他人之名,得一己私利?

李某在心里暗暗盘算好之后,便登上了“陈强”的微信找到赵芳说,自己与几位同学合作开了一家公司,可如今公司快倒闭了,急需4万块钱。赵芳听到陈强有难,便一时好心在微信上将4万块转给了“他”。

第一次成功骗取到赵芳的钱财后,尝到甜头的李某不甘心就此收手,便继续扮演“陈强”的角色,并多次编造“陈强”因公司周转不灵、家人生病、帮赵芳找高薪工作等理由,让赵芳给自己转账。对“陈强”信任有加的赵芳也没有多想,陆续向其转账了30万余元。

图说:转帐截图。闵行检察院供图

自导自演一人分饰两角

所有的借款“戏份”都由“陈强”一人演出,李某担心仅靠这些还不够,她决心要亲自“登场”。5月下旬,她主动加了赵芳的微信,还在微信上跟赵芳聊过几次天。

为了配合假陈强的借款计划,李某先“本色出演”,用自己的微信主号告诉赵芳,自己的前夫陈强公司经营困难,需要钱来周转,再披上“马甲”,假扮成陈强跟赵芳说一下自己的困难情况。在“双重攻略”下,赵芳相信了陈强确实有困难,并按照其意思把钱打到李某相关的账户上。

在转账给“陈强”30多万元后,赵芳越想越不对劲,之前承诺的高薪工作也一直都是“陈强”口中的“梦幻泡影”,在多次索要欠款无果后,赵芳选择了去派出所报案。

经查,李某为牟取不法利益,冒用他人身份,化名“陈强”结识被害人赵芳,后编造公司破产、家人生病等各种虚假理由骗取赵芳钱款共计人民币33万余元。

检察官提醒,大家在网络聊天中遇到好友向自己索要钱财时,不能单凭熟人之间的信任,就一时好心向其转账,最好当面确认对方身份,多渠道查询对方财产状况、信用情况再借款,并保存好各种借条、转账凭证。一旦发现被骗一定要立刻报警,切莫被他人恶意利用,损失钱财。

通讯员 杨莹莹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