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法谭 > 正文

阿拉身边的代表·说法(24)|从《民法典》到《上海市数据条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姚丽萍     作者:姚丽萍     编辑:赵菊玲     2021-12-24 18:21 | |

202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民法典》的实施,无疑是法治中国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我想说的是,《民法典》是一部鼓励创新、顾及长远的法律。比如,第一百二十七条提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为数据保护建立了法律路径。之后,《数据安全法》规定了国家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亦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一同融入经济价值创造体系,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如何落实《民法典》和国家战略,营造法治环境,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上海交出了答卷。

2021年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数据条例》。首先,遵循《民法典》立法精神,数据条例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使用、加工等数据处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定或者约定的财产权益,以及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有关数据创新活动取得的合法财产权益;确立对数据权益的保护,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法治基础。

其次,数据条例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保障数据要素在科技创新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转化作用。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化生物医学大数据,加速推进生物医药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此外,通过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亦可实现在疑难杂症诊治过程中为患者制定“精准”个性化治疗方案,推动“精准医学”发展,提升市民个体的健康保障水平。

再次,条例强化了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对个体的保护进行了衡平考量和安排。条例开宗明义,本市依法保护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人格权益,特别设置了个人信息特别保护章节,强化了个人信息之“知情同意”的原则和规则。以“人脸识别”为例,作为个人身份识别的方式,不仅是公共场所,不少居民小区也启用了“刷脸”方式,引发公众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对此,数据条例明确规定,在本市商场、超市、公园、景区、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宾馆等公共场所,或以及居住小区、商务楼宇等区域,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标识。除非取得个人同意,由此收集的个人识别信息也仅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目的。同时,相关公共场所或区域不得以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技术作为出入该场所或者区域的唯一验证方式。显然,条例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热点问题,亮出了鲜明的态度。

明年1月1日起,《上海市数据条例》正式实施。从《民法典》到《上海市数据条例》,广纳民意的立法进程,笔者也曾参与其中,深切感受到法治推动社会前进的努力,以及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对社会期盼的积极回应。

姚海嵩(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天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姚丽萍 整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