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海上客 > 正文

环卫工配智能手环:管理还是监视?手环还是“镣铐”?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海上客工作室     编辑:韦嘉维     2019-04-05 19:38 | |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科技本身并无温度,可掌握科技的人不能没有温度。利用AI没问题,只是不能滥用。城市的管理者须明白,一切管理手段,必须基于“人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应该不断提升先进的、灵活的管理思维,而非仅仅是依凭过度的技术手段。

  文 | Anne

  最近,南京建邺区的环卫工人们,陆续配发了智能手环。该款手环除了具备时间、天气等功能外,一项特别功能引发关注。一旦环卫工在原地不动超过20分钟,手环即自动发出语音:“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努力工作吧,加油”。而鉴于此“特别功能”争议颇大,手环的配发单位——南京建环环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称,目前,已取消20分钟提醒。

  环卫工:感觉有人盯着,被监视了

  南京建邺区的环卫工人们反映,他们在3月初发放了一批智能手环,除了看时间,还可以对讲说话,最重要的是定位功能。不过,一旦在原地不动超过了20分钟,这款手环就会语音提示,“继续努力工作吧”,令人感觉形同被监视,“像是有人一直在盯着”。

  环卫工表示,佩戴了这款手环后,再不像以前那么自由了。一位环卫工告诉记者,这个手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每天上班时间,还有每个人的保洁范围都是固定的。也有环卫工人认为,道路干净与否靠的是环卫工的责任心,就算24小时戴着,干活敷衍、马马虎虎也不行。

  管理方:只是一种管理手段

  除了语音提示以外,如果环卫工在工作时间内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区域,这款手环还会自动上报。记者从这款手环的配发单位——南京建环环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目前建邺区有五百多名环卫工,这款智能手环是在去年就开始陆续配发的,在建邺区之前,鼓楼区也配发了类似的智能手环。

  建环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配发手环并不是说监视环卫工,只是一种管理手段。环卫工作为公司的员工,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前相对来说比较难管理。此外,智能手环的一些定位、语音提醒功能并不作为环卫工的考核依据,只是智能管理的一种工具。

  在“智慧环卫”综合调度监控指挥中心,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精确地显示着所有建环公司工作人员的所在位置。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街面负责保洁的环卫工配发智能手环之外,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手机里都有一个“智慧环卫”的软件,他们在哪里呆了多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系统后台都可看到。对于隐私问题,工作人员称,智慧环卫系统每天对环卫工人的定位只局限于上班期间,下了班后,他们就不会再进行操作。

  南京市城管局对于街面保洁有一个要求——做到15分钟的巡回保洁,保证路面的干净整洁。基于此,智能手环的后台设置了原地停留20分钟就“警钟响起”的语音提示,目的是想让环卫工动起来,因为市里对区里的考核就是此般标准。环卫工管理方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并不是说催促赶紧干活”,自从配发智能手环以来,没有一位环卫工因为手环提供的信息被处罚;环卫工的工作任务完不成,不达标,市城管局有一整套的考核办法,各区都是按照市里的方案执行,绝不会克扣。

  据悉,除了南京以外,成都和杭州的环卫工也都配备了智能手环。智能手环有助于及时了解心率和血压等重要身体参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还有一键SOS报警功能。

  必须基于“人性”的前提

  管理还是监视?手环还是“镣铐”?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

  有网友认为这样是监督环卫工工作,并不合适:

  这跟奴隶有什么区别,以尽职之名,践踏劳动者尊严。

  戴了这个东西后,就有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漠无情了,没有人的味道了。

  难道这不是变相的监工吗?拿最少的工资,干最脏的活,受最严的监督。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便于管理监督工作:

  理性来看,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对人员的监管确实很困难,人员大面积散布在城市里,怎么监督检查?工作时间戴没问题,下班了不用戴。

  也就一个监督功能,就像办公室里面装监控一样。

  没什么问题呀。工作时间内的事情,怎么管是上面的事,你不喜欢可以不做。这也没伤害到什么吧?

  小编觉得,前有学校推出智能校服“管”学生,后有深圳为环卫工装GPS定位器考核,里程不足视为出勤不合格,南京为环卫工配发智能手表,原地休息20分钟就“友情催逼”……“高大上”的技术手段,缺乏同理心,内在镶嵌着根深蒂固的权力思维。

  配备手环的初衷,或在于避免一些环卫工人“在其位不司其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忽视了环卫工的心理需求,难免使人不适。

  事实上,“动不动”和“净不净”之间,并无牢不可破的必然联系。环卫工只要认真将马路打扫干净了,就达到了其工作的目的。完成本职工作后,休息一会儿也无妨。城市道路整洁与否,靠的是环卫工的劳动和责任心,利用技术手段念紧箍咒,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人终归不是机器,不是完全遵循程序的,合该受控的。虽说智能手环背后的“即时监控”+“数据管理”,也算环卫管理方式的创新,但仅以此来监控、督促工作,显得苛刻冷硬,丢失了尊重与信任。相形之下,适当的奖励机制或更有效,亦更具人性。

  此举引发公众质疑后,手环的20分钟提醒功能已取消。然而,此次舆论风波实为一种警醒: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科技本身并无温度,可掌握科技的人不能没有温度。利用AI没问题,只是不能滥用。城市的管理者须明白,一切管理手段,必须基于“人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应该不断提升先进的、灵活的管理思维,而非仅仅是依凭过度的技术手段。

  本文综合自扬子晚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