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从“泥”路到“银”路,浦东开发的非常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家伶     编辑:赵美     2018-12-09 21:00 | |

        

        浦东曾有一条烂泥渡路,我在27年前曾经去过,一片破旧的平房在动工的东方明珠旁与之形成了两个鲜明的世界。而今天我采访的这些小区居民,他们曾住在烂泥渡路和花园石桥路(后者还在),动迁去了同一个小区,互相之间像熟人一般热络。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是现在金茂大厦和银城中路。从“泥”路到“银”路,他们见证了浦东开发40年的发展变化,生活也随之改变,住房更舒适、交通更便利、出国旅游、儿女留学,岁月静好,生活无虞。

        从漏雨的岁月一路走来,她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何瑛1981年嫁到浦东时25岁,丈夫家位于烂泥渡路和花园石桥路交叉口,房子很小,和周围的矮平房浑然一体,间或,还能看见一些棚房。

对面有一条游龙路,听老人说,当年曾有皇帝走过,因此得名。

说起这条烂泥渡路,别看名字土气,在清末到民国初也曾是浦东一条有名的商业街,据说茶馆典当戏馆诊所作坊工场一应俱全。一百多年前,最早是黄浦江的一片滩涂,每当潮涨潮落时有泥沙在这里囤积起来,生成了新地块,于是吸引了大批捕鱼为生的先民聚集,江边都是小划子小舢板的码头,这里形成了一个名叫“赖义”的渡口,渐渐热闹起来,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上世纪初出生的老人在回忆烂泥渡路时,还会情不自禁称之为烂泥渡大街。

烂泥渡路以前就是泥路,碰上下雨,路上泥泞不堪,居民基本上要穿着套鞋走一个礼拜。何瑛丈夫家以前比较简陋,只要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盆都来不及装,“家里简直可以养鱼”。好在邻居也常来帮忙在屋顶补缝,才勉强抵挡雨季屋内的狼狈样子。

但是,“下只角”的烂泥渡路充满了生活气息。早上倒马桶、买大饼油条,每天到给水站拎水、洗衣服,下班生炉子烧饭菜,一条弄堂的人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谁家有事都会互相帮忙。条件好点的家庭会到东昌路买锅贴、冷面、刨冰吃。日子简朴清淡,大家苦中作乐。

那时候国家已开始改革开放,浦东尚未宣布开发。何瑛记得出嫁前烂泥渡路已经是由碎卵石铺筑的“弹硌路”,不久后就改造成了柏油路。

1986年家里装上了自来水,何瑛特别高兴,这样生活就方便多了,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一个房间太小了,她家向房管所申请改造翻新陋室:开老虎窗、搭阁楼,通了风、增加了面积,整修过的房子令全家人心情愉悦。

浦东出生的小女孩

何瑛的丈夫是中学英语教师,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从烂泥渡路上的陆家嘴小学到附近的东昌中学,女儿读书没有选择过名校,都以就近方便为主,但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是年级第一。

1990年4月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8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三个开发公司成立,标志浦东开发进入项目启动阶段。

1996年,何瑛家动迁了。因为照顾知识分子家庭,何瑛家从原先16平方米的简陋楼搬出,分到了61平方米的大两室户。一家人欢天喜地搬进了新房。

由于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何瑛的女儿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后,又听父亲的话多学了一门语言——法语。女儿因为成绩好,2002年被学校选作交流生到法国著名的巴黎商学院作交流生,法语纯正深得赞扬。之后,女儿继续读研深造,然后被留在了法国工作。女儿去过很多国家,但每次回国,总是说:“现在的中国发展得比外国好。我们浦东夜色最美,百看不厌!真的,走遍世界,还是中国最好。”

长大的女孩留学毕业

何瑛去过几次法国,有一次在巴黎呆了半年,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地标不说,女儿还带着她去了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何瑛喜欢看《基督山恩仇记》,男主人公被囚禁在伊夫岛地牢里14年,女儿便特地带她去马赛,看了现实中的伊夫岛……

说起这些,何瑛的眼中闪着亮光,岁月虽然曾经蹉跎,但之后给她光芒。她说:“我是改革开放、浦东开发的受益者。首先是重视了教育,我女儿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学习上获得了成功。第二,打开了国门,女儿又是受惠者,这在之前想都没曾想过。第三,住房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再也不会有以前“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担忧了。

现在,何瑛是楼道小组长。退休后她也想着多做点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

每当何瑛坐隧道六线从浦西回浦东金杨小区的家,车子开出隧道,看到陆家嘴那一片高楼大厦,她心里总是感慨万分:“那里曾是我的家,现在变成著名的金融区,如此豪华壮观。每天有那么多人来观光旅游,参观我曾付出青春的地方,参观我美丽的家。”

老年学习热情更高,学钢琴好不容易才报上班

与何瑛不同,居委会到龄退休转到上海浦东新家园治理中心工作的陈珏在浦东土生土长,读书、工作,从未离开过养育她的这片土地。

1962年,陈珏出生在浦东陆家嘴花园石桥路的一户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家里三姐妹与父母、爷爷奶奶同住。陈珏家住房条件比较好,有面积较大的高平房,门前还种着树,因为她的爷爷、奶奶都在附近的香烟厂工作,收入高,所以童年无忧无虑。而烂泥渡路上住矮平房的很多人是在附近的国棉十厂工作,相对要差些。陈珏说:“烂泥渡路这条路经历了从泥到浜从弹硌再到‘水门汀’的变化,这一带湖北人比较多。我小时候经常到浦东公园玩,看大轮船,黄浦江边上全是船厂。”

浦东的开发速度很快。1989年陈珏待产住进了当时的浦东中心医院(现东方医院)。东方医院新大楼正好在打桩,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陈珏也生下了儿子。1991年东方明珠开始动工至1994年建成使用后,陈珏和邻居们也收到了动迁的消息。当时小陆家嘴地区的居民基本都被安排在金杨地区,心里纵有万般不舍,但是想到是为了浦东开发和国家发展,大家都有一种奉献的光荣。

1995年,陈珏和邻居们陆续搬进了新房,他们开始慢慢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当时的金杨地区生活设施不完善,到陆家嘴仅一条公交线路,路况又不理想。新房没通煤气,每天的饭菜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动迁时,陈珏在国棉28厂工作,当时整个行业经济下滑,工厂生死未卜、前途渺茫。1997年,30多岁的陈珏鼓起勇气离开了奋斗多年的纺织厂,通过考试到居委会参加工作,一干就是19年。今年居委重新改选,她离任了,因为她对社区工作的热情,选择到另外一个社区工作。

如今,连接陆家嘴和金杨地区的道路宽敞顺畅,公交完善,到浦西有好几条高架和隧道选择,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十分便捷。

陈珏的家里,墙壁上挂着一幅陆家嘴全貌图,她的老父亲时不时会看上一眼自己老家所在的位置,并且把陆家嘴变迁的照片全部记录保存在手机里,想到时会翻开看看回忆一下过去的岁月。客厅里摆放着从老屋带来的八仙桌、长条凳和旧式的竹制“宝宝椅”,陈老先生说:“看到陆家嘴日新月异的变化,打心眼里高兴。”

而陈珏,自己的时间多了些,就想再学点东西。她告诉笔者:“现在的老年大学十分吃香,书法班报也报不进,人早就满了。我想学钢琴,可也报不进。我这一辈子从来没开过后门,为了进钢琴班,我托人去开了后门。真没想到啊。”好学不倦的陈珏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充实,新工作需要她经常给新员工培训,她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一块珍贵的门牌号

张秀娟有备而来。

她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包袱,像电影里镜头一样打开像四方巾那样两两对打的结,里面露出一张铁皮做的正文形门牌号,蓝底白字:烂泥渡路80号。有几处地方因为时间的长久已经斑驳,遮到了“烂”字头,但颜色依旧鲜亮。看得出,主人对这块门牌号是精心保养的。

保存的烂泥渡路路牌

为什么张家会想到保存这个门牌号?张秀娟告诉我,她的爷爷以前在香烟厂工作,辛辛苦苦攒足了钱换作金条在烂泥渡路80号造了房子,因为父亲三兄弟,便设计建造了三上三下的房子,在这条路上绝对属于住房条件非常好的人家。张秀娟也出生在此,小时候经常在房子里打乒乓、捉迷藏,一住就住了27年,直到动迁。

因为一砖一瓦都是当初的真金白银花下去的,1997年动迁时,张秀娟父亲特意将门牌号保存了下来。金茂大厦造好以后,张家人拿着门牌号找到旧房地点,只有一个阴沟盖还能找到原来的模样,全家人就在阴沟盖旁和金茂大厦合了张影。

张秀娟说爷爷非常喜欢烂泥渡路,新中国成立后在花园石街当居委书记,一直做到了80多岁。她觉得爷爷若能看到今天的陆家嘴美景,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的张秀娟也退休了,经常出国旅游,近点的去过日本、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远点的去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她说:“现在生活上没特别费用,不要赡养父母,也不用负担下一代,很安稳。”

“陆家嘴的每一次变化都让我们激动”

因为生活无虞,他们都在居委里当志愿者,为居民们尽点力。每次浦东有大动作时,这些人都会莫名地激动一番。

印象最深的就是最早的造东方明珠。高丽萍说:“那时,我家的窗口正对着东方明珠,我就看着它像搭积木一样一层层叠起来,越叠越高我的头也越抬越高,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怎么这么高呀,在上面看,会是怎样一种风景?”

金茂大厦建成后,大家都来寻过根。开APEC会议,也要到滨江大道走一遭,看看新的变化。朱珊蓉说:“以前一直觉得浦东公园大,但看着陆家嘴一年比一年漂亮、壮观,每一次都要抬头看新的变化后,感觉原来的浦东公园也小了。”

钱国尧说:“过去一只书包阿大背到阿五阿六、一条裤子穿到两根襻破掉,东昌电影院、浦东工人文化宫就是我们最好的娱乐场所,现在影视、K歌、广场舞,有空再出出国,日子确实过得开心多了。9月底亲戚在浦东办酒席,有的人来得少,一看,感叹道:‘陆家嘴都是高层啊!头不抬起来不行啊。’”

据悉,目前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范围之内,已经建成250幢8层以上的高档写字楼。在这片楼宇空间内容纳了50万白领,其中直接从事金融产业相关的是23万名,这个数字和亚洲另一金融中心香港基本持平。钱国尧说:“陆家嘴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

文中受访者从左至右为:钱国尧、何瑛、高丽萍、张秀娟、朱珊蓉、陈珏

刚刚举行的进博会,迷人的陆家嘴夜景再次刷屏上海、刷屏全国,也在这些居民心里刷屏无数次,他们说:“陆家嘴的每一次变化都让我们激动。”

他们心中的烂泥渡路如今沐浴在金色阳光下,路的北段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则是最美的大道——滨江大道。望着不远处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踏着从“泥”路变成的“银”路,走在高楼林立的大道上,浦江的微风习习,讲述着每个人心底的故事和作为主人的非常心情。(家伶)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