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平凡人,工匠心,真性情——一位劳模父亲的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安谅     编辑:赵美     2020-03-29 18:52 | |

我的父亲离世已整整二十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父亲的爱和怀念却愈来愈深挚。

缅怀,是感伤而又温馨的相见……一个平凡的人,一位劳模,他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他是我的父亲。他叫闵国安。

父亲是“沪一代”

我的父亲是我心目中的“沪一代”,也是我感恩不尽、学无止境的真正的“父一代”。

听父亲生前说过,他是年幼时趴在小火车顶,带有逃难性质,从扬州乡下来到大上海的。我曾无数次想象,父亲从江都仙女镇闵伙村出发,悄悄进入扬州火车站,偷偷爬上奔向上海的小火车,在顶上差不多快一整天,一路是怎么熬过来的。

那年他14岁。我14岁时,无忧无虑地念初中了。早晨,父母让我洗漱整齐,喝了泡饭,带上大饼油条,去不远的小学上课,教室窗明几净。从未见过一面的爷爷那时病故了。父亲随着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哥哥,不愿在家饿肚子,辞别老母亲,要去闯荡一番。

在火车顶上,他们紧紧攥着铁条,几乎不敢动弹。小火车速度不算太快,但顶上狭小、滑溜,小火车忽快忽慢,时不时来个刹车,稍不留神就可能滚落下来。过隧道时,就得全身紧贴车顶,丝毫不敢抬头。每逢车进站,还得作如此姿态,不然,被发现就半途而废了。

我在父亲故世之后,曾多次去扫墓祭祖。那年回老家,沪宁高速和到江都的高速已贯通,小车坐了不到3小时,但身子仍觉疲乏。父亲当年小火车顶上的滋味,我是体会不到的。无论有无风雨,这趟车顶上的旅行都不啻是一场人生冒险。这“沪一代”“父一代”的艰辛困苦,由此可见一斑。

父亲进城了,身无分文,举目无亲。那时正是国民党执政的年代,时局混乱,世事茫然,未来令人忧心忡忡。父亲站在泥沙俱下的黄浦江边上,前景犹如江面上腾起的云雾,也是一片迷蒙的。而少年丧父之痛是深重的,如同天塌地陷。我也无法揣摩父亲那时的心境。简单用一个悲凉的字眼也不可能准确地概括他的情感。父亲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艰苦创业,辛劳持家,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那个年代的光荣业绩,把一个男子汉的精神写在了这座城市。毋庸置疑,一定有一股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气,也曾回荡在他的胸中。

父亲难得的公园小憩

“沪一代”是真正不容易的一代。我见过许多像我这样的“沪二代”,父辈们不听命不屈服于天地的束缚和生活的穷困,走出来了,无所依靠,开天辟地。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大写的人的追求。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首诗发表在报纸上,里面有一句:“父亲完成了向大城市的移民/从此福荫子孙。”好多人读了颇为感动,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对“沪一代”和“父一代”的恩泽,都是感同身受吧。

父亲的工匠心

父亲在上海,最早跟人学修鞋。他勤快、用心,很快学会了手艺,开始自己设摊接活儿。修鞋摊设在老南市的四牌楼,人来人往,市口不赖。父亲手艺愈来愈精到,待人又诚恳,说好何时修好,就何时修好。有时当场给人家救个急,手到病除,顾客笑颜顿开。他要价低廉,又颇重信用,名声也就传开了,人送雅号“小皮匠”,以至于有的老顾客多年后还在牵挂父亲,说当年脱了鞋底,其他修鞋铺不光顾,就是满大街找“小皮匠”,说他技术好,人也实诚。

父亲摆摊的对街,有一家店铺,老板夫妇观察了好多年,对这位小伙子颇有好感,后来还给他专门介绍了对象。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荫及子孙的姻缘。

父亲爱岗如家,兢兢业业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不再以修鞋谋生,因为被招进了上海港。那时,百业待兴。他干的是扛袋子的活儿,几百斤的袋子,干多少拿多少钱,一天干下来,浑身酸痛不说,什么事都不想做了。父亲是拼命三郎,干得很辛苦,但听我母亲说,他从不叫苦,而且有机会,他就跟在别人后边学技术,还读了几年夜小学,文化水平虽低,各种装卸机械、车辆,几年下来,他都玩得很转了。

技不压身,要做就要把它做好。这是他告诫过我的一句话。还有一句话,也常是对我们姐弟说的,就是,不要想空头心思,其意是要我们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不要去想不着边际的事。这些话,是我小时候的座右铭,我想,也一定是父亲此生的警策语。

机械化,是推进上海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父亲在车间当抓斗组组长,干了好多年。他的兢兢业业一直感召、影响着我。那时家庭电话还未普及,三更半夜,楼下常会有人叫唤:闵师傅,闵师傅,抓斗坏了,请帮忙抢修。不是父亲当班,现场师傅一定是没招了,不得不求助于父亲。他们也知道,父亲从来不会回绝他们。果然,他二话没说,一骨碌起床了,为避免吵醒家人,只和母亲轻声关照一句,就出门了,不管春夏秋冬,无论雨雪风霜,即便第二天一早他还得上班。这一点,他深得众人的赞誉。

父亲赢得口碑还因一件事,就是他想国家、集体所想,精打细算,在抓斗生产和修理中,动足脑筋,小改小革,节约了大量钢材。一块钢板,当年要花费多少人民币呀,他量体取材,绞尽脑汁,常常趴在铁板上好半天,比画细量,还发明了不少裁剪方法。他是当年苦干加巧干的典范。我有时联想,父亲如此一丝不苟,不也像一位艺术家,殚精竭虑,在精心创造自己最好的艺术品吗?

父亲当年作为上海的劳模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的会议,回来时受到敲锣打鼓的欢迎,还作了几场报告。报告还通过港区的广播,连续播放了好几天。父亲的同事,几位叔叔、阿姨都说,你爸爸没什么文化,但讲得真好,讲得实在。

媒体上也刊载了父亲的事迹,“抓斗大王”“铁裁缝”的赞誉也由此传开。著名全国劳模,有“抓斗大王”之称的包起帆对父亲极为尊重,称他为师傅。多年之后,父亲仙逝,他与我聊起父亲,言及父亲的精神,他也表示十分敬佩。父亲在世时,我们家的鞋子修补任务都是父亲承担的。冬天的棉鞋,也是母亲纳底,父亲成品的。夜晚,我们早早上床了,父亲还在灯下,一针一线地修补鞋子,他要让我们第二天起床就能穿上舒适、温暖、牢固的鞋子,这样,路,才走得坚实!

从他修鞋到他工作和生活,我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就是执着用心、务实创新的代名词呀!

老劳模的艺术细胞

千万别以为老劳模都是只会死干活的主儿。父亲大字不识多少,也绝无艺校培训的经历,可他能说段子,会唱歌曲,还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他的园艺技能无师自通。先后在自家的院子里、阳台上种植了不少花卉,一年四季姹紫嫣红、花香扑鼻,四方邻居皆赞叹有加。他还善养金鱼,让我幼年时充满了乐趣;邻居朋友来讨教或者求赠,他总是慷慨大方。他是喜欢分享欢乐的人。

父亲喜欢唱歌,还在港区和小区居民联欢会上登台献唱,唱得豪迈,情真,带点扬州口音,每唱必赢得一片掌声。现在想来,我们会唱的不少歌曲都是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会的。父亲和母亲还喜好欣赏地方戏,淮剧、沪剧、越剧等都喜欢听,也喜欢唱。

港区排演歌舞剧《码头号子》,用了一批码头工人来表演。父亲被选中了。他排练就像在车间抢修抓斗一样认真。父亲在这部舞台剧中多次担任领唱,本色出演,唱得自然,颇有感染力,把码头工人的真实情感演绎到位了。

参加舞台剧《码头号子》演出,父亲很投入。后排左一为父亲

父亲还有一个绝活,就是打鼓。在社区联欢会前,父亲受邀先作了十来分钟的表演,鼓槌飞扬,鼓声悦耳,观赏者围得水泄不通。

父亲多少熏陶了我们对艺术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他带给了我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气,那是真正的人生财富。

好脾性的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的好脾性,世人皆知。好脾性的男人是需要深入接触,细心感受,认真琢磨的。真正好脾性的男人,不是单纯的脾气好,或者只是老实疙瘩、点头哈腰、轻声细语、唯唯诺诺之人。

好脾性的男人,是一种人之仁、人之善的凝练,是人生真挚的态度,是涵养品质的舒放,是心灵阳光的坦然自若。

我父亲是一位好脾性的男子汉。那温和蔼然,那大方随意,那心中有人,与人为善,总像春风拂面,春雨润唇,令人心生快慰。他在平常乃至关键时候所展现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那种当仁不让的行为,把一个真善良,敢担当的男子汉的好性格,好脾气,自然地表露了。他从不动手打孩子,对母亲和家人不高声训斥,更不会在家吹胡子瞪眼睛,抑或拍桌子摔东西。他对左邻右舍以及陌生人,也是客客气气,微笑面对。

父亲不是出生在上海,但堪称上海男人好脾性的形象代表,也可以说,是新上海男人的一个楷模。他把江苏农村男人与上海男人的气质糅为一体,既有质朴善良,又有细腻柔情,没有所谓小男人的习性,相反,大气有定力,果敢又阳刚,沉稳担责地把控着我们这个家庭的船舵,在风浪中快乐地前行。

他也嫉恶如仇,是非分明。有时认真到顶真的程度,对工作,对生活,也对所遇到的世事俗常。所以他会惹某些人不快,甚或记恨。他对此一笑置之,对事不对人的作风,也体现出一个好脾性男人在大度和在乎层面上的胸有成竹。

他从不酗酒,从未见他借酒泄愤。他干净清醒,心中自有烛照洞明。

于是,从父亲身上,我感悟出一位好脾性男人的特质和种种风情。

父亲好脾性,时常下厨,有拿手菜。右为母亲

好脾性男人是有主见之人。他的目光也许并不深远,但他看见了人性的本来面目,他懂得善良本分、勤勉认真地生活,将心比心、宽以待人地处世,现实才会丰满,生活才会愉悦。即便他从不会如此有逻辑地表述,他的心中也有同样一脉相承的通途。

好脾性的男人是有内涵的。这与文化程度无关,与文明素养有关,表里一致。那是浸透在血液和骨髓里的一种高贵,一种气息,一种力量。因刚强而更坚韧,因善美而更具温暖。

好脾性的男人不是没有脾气,他可以以柔克刚,也可能拍案而起。他有足够的能量、耐心和自控力,应付自如,因为他有博大的心胸,看透人心的眼力,正直公义的良心和无所畏惧的胆魄。

好脾性的男人,凡事可以做精致,见功夫,显品位,亮品质,螺蛳壳里做道场,平常事中现儒雅。

好脾性的男人从来睥睨粗俗蛮横,厌恶恃强凌弱。在他的人生词典里,礼让贤者、弱者、老人、女士,甚至孩子,都是道义,都是仁慈。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多年来,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常盘踞在心中。父亲,我们不会忘记您!您的一生,也让我们懂得,好好生活和工作,就是感恩。(安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