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纪实 > 正文

在乌什,寻访“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古迹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党琳     编辑:史佳林     2021-05-08 16:05 | |

“热海道”是指唐代从安西都护府(库车)西行翻越勃达岭(别迭里山口)经热海(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进入碎叶(阿克贝希姆古城)的道路,中西交通史研究专家向达先生称这条道路为“古代中西交通上一条最有名、最频繁的大道”。位于今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乌什县,为汉代西域温宿国所在地,唐代称温肃州,为龟兹都督府所辖九州之一,地扼“热海道”咽喉之处。乌什县是从塔里木盆地经别迭里山口进入中亚的最后一个绿洲补给站。今年4月中旬,应乌什县之邀,我们再次前往乌什县调研,探寻“热海道”。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热海道”的走向为从安西出柘厥关,经今温宿县、阿克苏市境内,渡阿克苏河后便行走在今乌什县境内,“距思浑河百二十里,至小石城。又二十里至于阗境之胡芦河。又六十里至大石城,一曰于祝,曰温肃州。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又四十里度拔达岭”。其中“思浑河”即塔里木河;“小石城”暂不可考,斯坦因指出其位置接近于巴伦村和恰瓦力克村;“胡芦河”即托什干河,意为“兔子河”,为国际跨界河流,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南脉,自西向东穿越阿合奇县进入乌什县境内。其他位于“热海道”上的遗存在乌什县境内也能觅其踪影,如“大石城”很可能为燕子山遗址;“粟楼烽”即别迭里烽燧遗址;“勃达岭”则正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别迭里山口。这条道路自张骞“凿空”时就已存在并使用,不仅是当时沟通乌孙与塔里木绿洲诸国的便捷通道,也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前沿,更是今天乌什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与展现。

继2019年考察时未完成的夙愿,我们进入乌什县后首先决定前往别迭里山口。如今从乌什县西行已建有专用公路,路面宽敞,两旁是大片的砂石地,沿途经过唐代“热海道”上的“粟楼烽”,即别迭里烽燧遗址。目前烽燧遗址已经过修复,高近10米左右,顶部呈长方形,底部是木头与泥土分层砌筑。烽燧气势宏伟,与远处的雪山融为一体,扼守着进出别迭里山口的道路咽喉,不仅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也是从伊塞克湖地区进入中国的第一烽。

“别迭里”意为“付出代价”,透露出海拔4264米的别迭里山口自古以来艰险难行的交通状况。我们从别迭里烽燧遗址继续西行,一路与别迭里河形影相随,经过依布拉伊木二道卡子遗址后,随着海拔的攀升逐渐进入了冰雪的世界。4月的天山冰雪已有小部分融化,河道里溪流潺潺,不时有雄鹰从山顶翱翔而过,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在阳光下泼泼洒洒,一瞬间,当年汉兵万里奔袭、金戈铁马的场景似在眼前。

汉代时,温宿国就是西域都护府经略西域的边疆要地。汉宣帝时,匈奴五单于争立,郅支单于杀汉朝护送侍子的使者谷吉,与康居王结为姻亲,一度成为汉朝经营西域最大的威胁。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当机立断,在西域都护甘延寿久病之时,擅自矫诏发兵,迫使甘延寿一起集结胡汉四万兵力,分南北两道发出,南道出疏勒,北道正是发自温宿国,越今别迭里山口,经阗池(伊塞克湖)到达康居,斩郅支单于,“悬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同时陈汤上书朝廷自陈矫诏发兵斩郅支单于之事,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句。

如今在乌什县燕泉山景区有陈汤烽火台遗迹,地处乌什县城制高点燕子山顶,是陈汤当年平定叛乱、稳定边疆的见证,再现了大汉国威远震的盛况。(党琳 文/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