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警备区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政委贺阳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今年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徐礼祥住所,为他颁发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送上鲜花。
佩戴证章后的徐礼祥感慨万分,回忆起了在担任中国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混成第四旅指挥所领航组组长时,和战友们助力开创人民空军首次击落敌机的记录和中国航空史上喷气式飞机首次空战的记录的战斗往事……
图说:徐礼祥佩戴上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受访者供图(下同)
建立临时指挥所
徐礼祥1949年6月入伍,起初在华东军政大学3总队11团1大队当学员。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被分配到刚组建的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一一混成第四旅指挥所领航组担任组长。在志愿军地面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急待空中支援时,混四旅即紧急扩编为空四师(即空一师前身),奉命首批参战。
图说: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徐礼祥。
在时间紧、准备仓促、又无经验可以借鉴的艰难条件下,要担负起这一关系空中接敌并保障首战获胜的重任,对入伍才1年7个月、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徐礼祥他们领航小组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锻炼和考验。
应对挑战,迫在眉睫的是首先在部队进驻一线机场前,建立临时指挥机构。经过先遣组和后勤同志的努力,终于在浪头机场突击开设了一个当时被戏称为 “125型”的简易指挥所。“1”,是指一只大木箱,是用长约7米宽3米、实用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装飞机发动机的大木板箱子改装的,作为对空指挥室;“2”,是指在木箱子里摆放2张指挥引导桌和2部老式苏制短波对空台;“5”,是指在指挥桌旁安装5部步兵用的老式手摇电话机。这就是指挥设施的全部内容。
图说:穿着飞行员服装的徐礼祥。
但简陋中也有可取之处,因为它被巧妙地设在机场东北侧3公里处的小山上,一旁有棵大树和岩石作天然伪装,非常隐蔽安全。时值隆冬,外面是白雪皑皑,寒风凛冽,里面同样四面透风,寒气袭人。这便是空军第一个赖以实施对空指挥引导的战地指挥所。
原始的引导方法
条件虽简陋又没有经验,但任务紧迫决定了徐礼祥他们只能走“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路子,在实践中边学、边干、边摸索、边改进,尽快适应实战要求。
当时,先进的电子设备尚未进入军事领域,部队的指挥和引导系统,可以说是一无(没有自动显示空中信息的大屏幕、显示器和电子计算机)、二落后(也没有微波引导雷达,唯一能为指挥所提供空中信息的是II-3雷达,这是苏军在二战时期用过的老式短波雷达)。靠这样老掉牙的设备,别说精确、高效的自动化领航引导无从谈起,即使雷达标图也经常难以可靠保障。因为它受雷达探测距离短、分辨率低,传递信息适时性、连续性、精确性差的局限,又没有无线电抗干扰能力。这种“一短、二低、三差、四没有”的缺陷,是当时的主要难题。
图说:徐礼祥与战友合影。
但徐礼祥坚信“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和“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理念,群策群力,想方设法,以“土”制“洋”,以科学态度运用原始方法,同样可以应对现代空战引导的挑战,主要是通过“三为主”“一改善”的方法。即:以空域引导为主、航向引导为辅;以目测心算为主,人工计算为辅;无法实施直接引导,就以间接引导为主。在航行诸元的计算上,针对雷达标图延时误差,修正必要的提前量,以提高接敌数据的相对准确性。同时,注意改善领航引导工具。为解决老式苏制计算尺大而粗、效率低的弱点,研制了小巧、灵便、快捷(便于快速测距、测速)的“引导钳形仪”,在空军全军各级指挥所迅速推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需要,并提高了空战引导的精度和速度,但从总体上来说,仍未脱离人工操作的原始格局。
可喜的首战胜利
在苏联空军的间接掩护下,1951年1月下旬,率先参战的我飞行二十八大队3次战斗出航,2次与敌交战。1月21日,由浪头机场起飞8架米格一15,航向115度,高度3500米,飞抵铁山半岛上空,与敌遭遇。李汉大队长根据徐礼祥等地面指挥所领航人员的指挥引导,迅速接敌发起攻击,一举击伤敌战斗轰炸机F84— 架。接着又在1月29日,再次起飞8架,至定州地区上空,与8架正在攻击地面目标之敌相遇,李汉利用阳光隐蔽攻击,又击落击伤F84各一架。至此,为时9天的首次轮战,以击落击伤敌机3架、我军无损失的战果告捷。空四师先后5次轮战,首次虽时间短、部队少(仅1个大队),战果也不大,但为后续部队参战树立了信心,摸索了经验。李汉因此被授予第一位“空军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首战胜利,是飞行员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结果,战地指挥所同样功不可没。在没有机载雷达和自动搜索跟踪系统的条件下,成功接敌离不开地面保障。领航小组牢固树立“一切为空战胜利服务”的思想,切实贯彻指挥意图,在空中敌机众多批次中,选准目标,及时提供起飞、出航、截击的相关数据,应对瞬息万变的空中情况,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准确、快速地引导我机接敌,对夺取空战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指挥所一位领导风趣地勉励徐礼祥他们说:“你们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经得起特殊环境、特殊条件的考验,在‘螺丝壳’里成功地拉开了空军首次实战条件下对空领航引导的序幕。”
图说:徐礼祥曾任空军政治学院军事教研室副师职主任等职。
因成功领航,战后,领航组组长徐礼祥和组员潘维坤、陈素申分别荣立了三等功,获得了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章。徐礼祥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奖状,离休时被中央军委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通讯员 吴翔 樊晨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特约刊登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