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雪龙”号凯旋了! 中国第9次北极科考队今回归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任天宝     2018-09-26 11:20 | |

微信图片_20180926104848.jpg

图说:“雪龙号”凯旋归来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见习记者 郜阳)“雪龙”号凯旋了!历经69天的海上漂泊,航行逾1.25万海里,在自然资源部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冰情复杂、气候多变等困难,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于今天回到了上海浦东的家。《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报告,也在上午发布。

多项“中国制造”投入应用

本次考察将业务化监测项目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实施了88个海洋综合站位和10个冰站的考察,冰站数量、冰基浮标以及锚碇观测平台的布放量均为历次北极考察之最。

此次考察中,首次成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水下滑翔机、爬升式海洋剖面浮标等无人值守观测装备,使我国的北冰洋考察从夏季延续到了冬季。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告诉记者,“无人冰站”是利用布放在冰上的无人值守观测系统获取观测数据的技术装备。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海洋运动剖面、大气边界层、海冰和上层海洋观测子系统,用于观测上层海洋季节变化及其对海冰生消的影响,以及天气过程对海冰和上层海洋的影响。“这是一项与世界并跑的技术。”

此外,考察队与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计划等国际大型北极考察和研究计划相配合,大气探空等观测数据将与国际计划实现融合和共享。在楚科奇海北风深海平原开展了多波束全覆盖测量,为研究楚科奇海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考察队也将探索北极海洋酸化、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等热点海洋环境问题纳入到业务化监测范畴,并首次结合同位素技术研究微塑料在不同营养级中的传递规律。

微信图片_20180926104843.jpg

图说:执行此次飞行考察任务的直升机

克服重重难关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遇到了数次考验。在返程途中,考察队在北极中心区遇到一股气旋,来时的水道全被浮冰堵住。队员只能依靠海冰遥感卫星云图寻找冰密集度低的地方,让“雪龙”号在冰与冰之间艰难行进。

“雪龙”号原计划在冰情允许的情况下穿越北极点。但自“雪龙”号行至北纬80°,海面开始出现密集冰区。每跨过一个纬度,“雪龙”船走了数日,可谓寸步难行。严重的冰情和后半程繁多的科考任务让考察队只能放弃穿越极点的计划,此次航行的最北端定格在北纬84.8°。

据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介绍,考察队由“雪龙”号、综合队、大洋队等组成,共131人,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冰洋中心区域等海域开展了基础环境、海底地形、生态、渔业、海冰和航道等综合调查,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北极业务化监测的基础,对我国北极科学研究、业务化监测体系建设、北极环境评价和资源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探索北极中央航道的适航性积累了经验和基础环境数据。

“这次冰情很严重,‘雪龙’号破冰能力有限。而‘雪龙2’号具备双向破冰能力,待其投入使用将为科考带来便利。”“雪龙”号船长沈权对新船充满期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