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出门总爱迷路是因为脑子“缺根筋”吗?诺奖夫妇说“别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曹刚     作者:曹刚     编辑:钱文婷     2018-10-31 12:26 | |

微信图片_20181031121256.jpg

图说: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夫妇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今天上午,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索尔夫妇相继登台发表主旨演讲。随后,他们又并肩走进新闻发布厅,接受记者专访,畅谈“路盲成因”“机器情感”“复制大脑”和“老年痴呆”等话题。两人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多年前,志同道合的两人对自己不会迷路产生了强烈好奇,于是共同组建实验室,开始研究大脑中的位置细胞。

  路盲脑子里缺啥?

  在获得诺奖的研究中,莫索尔夫妇识别出一种神经细胞,称之为“网格细胞”,能产生一种坐标体系,能帮助大脑搜寻路径、准确定位。

  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路盲朋友,他们的脑子里先天就有某种功能缺陷吗?梅·布莱特笑着回应说,容易迷路并不一定是细胞功能性缺失,很可能只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我们多关注身边移动的人群或参照物,更加集中注意力,就会有明显好转。”

微信图片_20181031121301.jpg

  机器会有情感吗?

  近些年,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许多人很好奇:机器能否拥有像人类一样丰富的情感?梅·布莱特解释,带有浓烈情感的记忆片段,会在大脑中留存得更加深刻和鲜活。人的神经细胞网络具有传递情感的重要功能,对机器深度学习的具体分层尚不够了解。

  “目前,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以重现认知,但距离感知情绪、重现情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爱德华·莫索尔补充说。

    大脑能否被复制?

  那么,计算机能否完全重现大脑的复杂机制?

微信图片_20181031121306.jpg

  梅·布莱特直言,现阶段还无法做到。“生物体的功能性细胞可以复制,但要想传递、复制人的丰富经验和体验,太难了。克隆技术即便可以完全复制人体所有基因,但我不仅仅是这些基因的组合,还拥有几十年的人生体验,不断地与周边环境和人互动。”

  老年痴呆能预防?

  爱德华·莫索尔上午介绍,他们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对人类更深入地认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中导航记忆的受损情况,我们深入探索这一病症的固定模式,并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前兆。”爱德华·莫索尔说,这些发现让提早多年干预老年痴呆症成为可能。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