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飞燕报春|上海光源“照亮”科研之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任天宝     2018-12-07 19:24 | |

微信图片_20181207191417.jpg

图说:俯瞰上海光源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以往探寻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尖端仪器装备。在上海光源“诞生”之前,中国科学家只能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借“光”参与最前沿的科技竞争,难以大展身手。

  现在的2009年5月,上海光源正式向用户开放,中国科学家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用上同步辐射的“神奇之光”。运行开放近10年来,上海光源的主要技术指标始终处于同类运行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学科的发展。

binary_middle (1).jpg

binary_middle (2).jpg

  2004年12月25日的新民晚报头版,一则仅300余字的消息让中国的科学家们为之振奋:“上海光源”在张江开工建设!记者董纯蕾在文中写道:从这里射出的,将是我国信息、医药、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崭新“曙光”。

  董纯蕾还记得,上海光源竣工前一晚的探班,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上海光源总经理助理戴志敏带她进入中央控制室。戴志敏自豪地说,这里是探索科学真相的圣地,上海光源好比一台多用户的超级显微镜,是照亮微观世界的“神奇之光”!

  早在1993年,丁大钊、方守贤、冼鼎昌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提出建议“在我国建设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1994年,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当时的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提出了“关于在上海地区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议报告”。1999年,国家发改委为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预制研究立项。2004年,上海光源工程破土动工。历时52个月,按期建成。“以世界同类装置最少的投资和最快的建设速度,成为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这是2010年1月19日上海光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时得到的一致评价。

  上海光源,被亲切地称作“鹦鹉螺”。在正式向用户开放后,上海光源实现了高效稳定运行,用户成果突出。借助上海光源,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探索出天然气直接转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丁洪研究员发现隐藏了80余年的“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光源执行课题万余个。来自全国各学科领域的2万多用户,利用上海光源显著地增强了科研竞争能力,已发表论文4000多篇,在各专业领域内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约1200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目前,上海光源后续工程建设已启动,到2021年将拥有近40条光束线站,极大提升和拓展上海光源的综合实验能力与用户支撑能力。随着同步辐射光源与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的不断集聚,上海张江将建成世界级的光子科学中心,成为照亮世界各国科学家“科研之路”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基地。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