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上海科普大讲坛搬进敦煌!听科学家解读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之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蔡骏     2018-12-09 14:07 | |

  VCG41543948584.jpg

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展示出完全没缺陷、极端不常见的敦煌,正在成为‘一带一路’上‘美哭’的明珠!”昨天下午,首期“上海科普大讲坛”走进莫高窟活动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兼职研究员和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带领听众以科学姿势解读敦煌之美,品悟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追问了两千多年的问题。从苏格拉底到他的学生柏拉图,再到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一直到近代的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追问过这个问题,因此它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在报告的开始,张双南首先举了一个有意思的小例子——首届人工智能选美大赛的结果:AI显然不会审美。在张双南看来,“审美”学有五大重要问题:人的大脑到底怎样审美?审美的判断条件是否存在、是否唯一?如何发现审美的判断条件?如果存在,审美的判断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判断条件?

  张教授根据自然科学方法的三段式开展研究,并结合敦煌和莫高窟风景、壁画之美向听众阐释了美的标准。“美的判断条件就是:没缺陷、不常见!”张双南说,“审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行为,没缺陷符合自我价值观,而不常见则体现自我优越感。”

  敦煌的“不常见”在于它在向人类“讲故事”:莫高窟现存前秦至元代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泥质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遗书是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件同时登记民户户口、土地、赋税的遗书。而敦煌壁画中各种音乐舞蹈的场面也极为丰富。

  敦煌的“没缺陷”则表现在它的接地气和抓热点:敦煌是古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也是“丝绸之路”历史遗存最为丰富、文化记忆最为清晰的城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选择敦煌,是一种历史的机遇。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而敦煌在两千多年前也是汉帝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双方在过去和现今都承载着民族和国家对外开放的诸多使命,作为保护研究弘扬这份珍贵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研究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使命联合上海科技馆共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表示,来到敦煌,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一颗虔诚之心去瞻仰莫高窟,也是以同样的心情来参加科普大讲坛活动。在洞见真理的道路砥砺前行,是科学和艺术在碰撞中产生的成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