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十年磨一剑” 上海科普精品喜丰收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亚宁     作者:马亚宁     编辑:陆常青     2019-01-08 09:02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科普土壤肥沃丰厚,科技创新之花更加绚丽。今天上午揭晓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三个科普获奖项目,上海占得两席。它们分别是上海科技馆拍摄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和由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牵头申报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带领上海第二批医疗队赴汶川抗震救灾,萌生了写一本指导人们灾难逃生书籍的念头。“中国是个多灾的国家,但许多人对灾难的认识太匮乏了,地震后他们赤手空拳就来到灾区,不但帮不上忙,自己反而成了等待救助的灾民。”他开始牵头组织国内灾难救援领域的专家和具有医学背景漫画专家,编写科普读物。2013年,该书问世,全书包括地震、水灾、海啸、火灾、风灾、交通事故等15本分册。2017年,此书的姐妹版——中小学生版又上线,小朋友们也有了自救和逃生的参考读物。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十年前, 面对我国电视荧屏上播出的科普影视片多数是由国外机构摄制,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提出,以中国特有、在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濒危物种为拍摄对象,拍摄100集“中国珍稀物种”。从中国大鲵开始,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文昌鱼、川金丝猴……一个个难得一见的中国珍稀物种被搬上了荧幕。如今,这些鲜活的作品从叫好又叫座的银幕上,又走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

  来源:上海科技馆(下同)

  题材不同、领域各异,两个获奖科普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点——以科学家为主导。刘中民告诉记者,“以科学家为主导,才能保证科普作品的科学性,科普才能走得更远。”而对于科学家来说,有时候“把科普做好了,其价值一点也不亚于科研突破”。

  上海科技馆馆长原来是动物学家,深感许多科研成果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中国人不拍,人们永远只能看外国团队拍摄的科教片,他们不会告诉你‘鲵’字由‘鱼’和‘儿’构成,对应着它的小名‘娃娃鱼’,扬子鳄酷似‘龙生九子’传说中的狴犴……”

  目前,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已经拍到第14部,先后在国内外10余个公共电视频道和国内外上百家科普场馆播放,覆盖40多个国家上亿人次观众,其中就包括美国探索频道。而《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从2013年单行本完成,到2016年第二次印刷,已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一万余套、15万本。全国20多个省事的医务人员、专业医学救援队、社区医生、红十字救援队等一万多人,有了靠得住的教材。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