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上海交大团队致力革新疾病检测不松劲 集中攻关“聪明的”纳米磁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杨硕     2021-02-15 10:56 | |

图说:科研工作者在纳米的微观世界创造新的科学突破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手套,小心翼翼地将实验样本装进检测仪器,等待着数据输出……最近几天,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二年级的甄林青一直在实验室忙进忙出。他手头有一批临床一线的样本,团队此前积累的结肠癌检测技术在实验环境下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但“如何经受真实样本复杂环境的考验”是大伙儿近期集中抓紧攻关的问题,也是科研成果实现成功转化应用非常关键的一步。“春节不回家了!再测试几种模型,争取早点出成果。”

甄林青师从古宏晨教授和徐宏研究员,课题组在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将大学里的基础研究推向真实应用。“我们利用纳米微球的超顺磁性,设计能够精准‘抓’‘放’病毒核酸的‘聪明’磁珠。”古宏晨教授解释,每一人份核酸检测试剂里的磁珠只有零点几毫克,却多达几百万颗,在微观尺度仿佛织成“天罗地网”抓住咽拭子等样本中的少量病毒核酸。团队与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多年,研发的相关产品已在埃博拉病毒、卡寨病毒等疫情爆发时被国际卫生组织全球应急使用。去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时,团队也与企业一起快速响应,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它成为通过我国法定检验机构检定合格的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

提取效率是纳米磁珠技术的国际竞争焦点,古宏晨团队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这一领域,采用创新设计、制备工艺,独创细乳液聚合技术制备高磁性且小于10纳米的颗粒。“以往国际上最高能做到30%的磁性物含量,我们提升到70%-80%,同时还能实现公斤级量产。”小磁珠的大能量远不仅服务于新冠病毒的检测,还将大有可为。古宏晨团队正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例如甄林青参与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另一项“卡脖子”技术也在推进——悬浮芯片多指标检测项目。科研工作者将小磁珠编码标记,将能够同时在一根试管里检测几十种病原体或者疾病相关标志物。团队还将全新分子设计的纳米颗粒靶向到特定疾病病灶,也正在向临床试验推进。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