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解决共性安全问题 赋能数字化转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亚宁     作者:马亚宁     编辑:任天宝     2021-05-24 18:37 | |

WechatIMG16.jpeg

图说:研讨会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今天,由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主办的“网络空间共性安全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国内优势科研院所的50余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首次就网络空间共性安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研讨,探索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范式,筑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基石。

       当前,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遇勒索病毒、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问题频发、个人信息被窃取等现象,都说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绕不开、躲不过的“关节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加速度”。此次研讨会旨在聚合国内优势力量,探讨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形成的内生根源与共同特征,在国际上率先形成破解网络空间共性安全问题的“中国方案”,推动网络安全从被动附加的传统范式向内生安全的新范式转变,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向“精准施策、靶向治疗”的治理模式转变,为新基建构建安全底座、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增效。

       与会专家经过讨论认为,网络空间存在着共性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是内生性、原发性的,犹如人类肌体相似,其自身免疫力降低是“患病”的重要内因。网络空间的家族成员正在不断扩充,任何一个“人”身上感染的“病毒”,都会成为整个家族的噩梦。专家们用“五个不”来描述具体问题所在,一是软硬件设计漏洞不可避免,二是以人类现有的科技能力不可彻查“后门”问题,三是未知风险不可预测,四是传统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相交织不可分离,五是安全功能不可定量评估。这些基础性问题不解决,人类面对网络空间日益频发的安全问题,只能是见招拆招、亡羊也未必补牢。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认为,对于共性安全问题,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做了很多努力,也探索了类似移动目标防御、等级保护技术、附加式防御等诸多技术路线,但目前都很难达到所期望的安全效能。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独创的网络内生安全体系摒弃了“打针吃药”的传统模式,运用系统思维,通过“结构决定安全”的整体化设计,从根子上提升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这就如同中医中的 “治未病”一样,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提高网络“生命体”的免疫能力。目前,网络空间内生安全已构建了理论、路径、应用、测试“四维一体”的创新范式,形成了一系列“货架级”的实用化产品,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居等智能化系统提供高可靠、高可信、高可用的安全底座,为破解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之痛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