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有“基地”更要有好教授 | 科创风暴眼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夏韵     2021-12-17 12:58 | |

  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源于教育。最近,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人们发现,“某某高校数学拔尖学生培养班”“某某大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越来越多了。

  建立一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地,让更多的优秀学子未来投入到基础研究之中,对于补上我们科技创新“原创”这个短板,应该说,是最根本的办法。现在的问题是,光有基地还不够,这些大学里的“尖子班”有没有优秀的教授。

  一位名叫“冯大城”的退休教授近日透露了一些国内高校的教育现状。他说道,大学教授一定要讲课,现在国内高校有个现象,不花力气,照本宣科,看上去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考试及格了,但是其真正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的长期影响却要差不少。

  现在各学校的政策都只是重论文和重项目,而且把论文和项目的多少与收入的多少弄成直线甚至指数曲线的关系,这就逼使许多教师对教书并不下大功夫,只是表面上的完成任务。

  什么是“教授”?教授的英语是professor,profess的本义有把自己的主张宣布、公开出来的意思。所以,教授就是要讲新的东西,新的进展,要有自己的看法。不然,也就是一名普通教师,一名teacher。毫无疑问,大学里新设立的“基地”“尖子班”需要的是professor,不是只读课本教材的teacher。

  新任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有一个说法:教授的任务是发现学生的优点、缺点,给他们一个完全自由的思想空间,不断鼓励他们去思考问题。即使是自己的研究领域,金力也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如果老师老是压学生,就不会有创新。

  显然,我们这些新建立的大学拔尖学生基地,需要教授们和学生更多思想碰撞、交流,而不是那种在格式化、标准化、试卷分析氛围中的沉闷课堂。这里不应该有“标准答案”。这里要激发尖子生的兴趣,而不是抹杀创新灵感。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