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汪品先院士“号脉”创新教育:学校不是仓库、工厂,也别板着脸搞课题!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梓华     作者:陆梓华     编辑:张泽茜     2019-06-11 20:11 | |

图说:2019黄浦教育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来源/蔡维帅 摄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和标准答案不一,就被老师草率地否定;做科研,项目刚刚立项时就盘算着可以得几等奖……如果这些场景始终得不到改观,创新教育恐怕还要走不少弯路。今天,由上海市教育学会、黄浦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黄浦教育高峰论坛在沪召开。论坛以“创新教育与育人方式变革”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汪品先教授带来一场名为“科学创新的能力培养”的主旨报告,为创新教育号脉,也引发与会者思考。

   “学校不是批发知识的仓库、制造文凭的工厂,而应该成为培养能力的基地、陶冶情操的洪炉。”汪品先呼吁。

图说:汪品先建言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把人变成了计算机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不能把人变成计算机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越来越像“人”,汪品先建言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反过来,把人变成了计算机。

   “真正的原创从来不多,也不是所有工作都要求创新,但是重复性的工作也可以含有创意。”汪品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教师在传授既有的知识时,内容无疑是重复的,但和演奏、唱歌一样,表达却大有创新的余地。他自己也正是这么做的。这位83岁高龄的老科学家,每年都会坚持为同济师生上开学第一课,但是面对每一届学生,他都会重新准备讲稿。“如果上课像念经和背诵一样,那就糟糕了。”汪品先说。他特别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老师更加任重道远,“如果将教育过程视作一棵树,那么小学相当树根,大学相当树冠,中学就是树干,不仅承上启下,而且挺立在大地之上,撑起了这片教育之林。”

图说:汪品先将教育过程比作一棵树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不要板着脸搞创新

    门捷列夫是在睡梦中第一次梦见元素周期表的雏形、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瑞士发明家迈斯德从粘在身上的牛蒡种子得到灵感,从而发明了如今广泛使用的尼龙搭扣,两名海洋学家在吃饭时,将灵感画在餐巾纸上,最终诞生了世界第一张海底观测网……这些科学界的小故事,汪品先院士信手拈来,只为了提醒台下听众,“科学本来就该是好玩的,千万不要总是板着脸搞创新。”

图说:两名海洋学家将灵感画在餐巾纸上,最终诞生了世界第一张海底观测网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正是凭着海洋科考领域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和一颗不老的“玩心”,去年,汪品先成了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年龄最大的乘客,圆了亲自下潜观测南海的梦想。他将创新动力的内力驱动力归结为两大因素:好奇心和成就感。

   “我们是不是把科学描绘得太严肃了?学生一说科学就是考试,老师一说科学就是SCI论文。但科学本来就是好玩的,是文化的一部分。”汪品先反复强调,从生产力角度而言,科学是有用的,但从艺术角度来说,科学更应是“有趣”的。真正的原始创新,往往是因为有趣。“我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有用那我太高兴了;如果没有用,我还是要研究,因为不解决我睡不好。”汪品先强调,老师要鼓励学生关注自己觉得有兴趣的东西,并学会独立思考,“不为考试,不为家长,不为好处,不为名气。”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